然后,在几轮调查之后,林丽的营业区经理也认为通融理赔比较好,有利于这个有实力的客户后续加保,而且这个客户家里还是背景强大,家人是电视台的领导,如果处理不好,当心容易有舆论危机。营业区经理在关于林丽的处理的沟通时候,脱口而出说扣十分。这就导致林丽被扣了十分。尽管当时部门经理陈喜也帮她争取了,但是未果。
林丽除了被扣十分,还扣了那个月的工资1000元,她的主管和部门经理都被各扣1500元。林丽也和他们说了情况,两个领导还是比较深明大义,说没事,扣就扣,之后让客户加保赚回来。
这个保单之后获得了理赔,客户也加保了。只是林丽留下了一个污点,至少要管12个月。她的扣分决定当时那个区经理也忽悠了她,那个区经理说,只是影响前年,当时扣分已经是在12月,年度末月,不会影响下一年。然而规则不是这么计算的,是从前年12月到去年12月来计算。这就导致她的晋升还是有影响的。
在报备晋升的时候,他们的营业区经理刚换了一个90后的小伙,这个区经理比较有冲劲,还鼓励她积极争取晋升,这个扣分的问题,如果她真的达成了晋升指标,可以帮她想办法跟公司沟通,减少影响。
但是接下来一个季度,她还是没有达成筹备组的各项指标,导致晋升目标还是泡汤了。其他的三个准主任也是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没有达成指标没有晋升成功。
尽管当时陈喜和柏丽主任弄了十几个人入了工号,但是部门并不差人,不需要这些虚有人力。林丽当时更需要是业绩指标、出勤指标。她团队两个实际的人力,每个月不怎么来早会,出勤率没有达到55%以上。
这个月初,陈喜直辖组的一个老大姐私下说,陈喜其实在考核前一个月就在活动了,找了上面的领导,但没有找对人,白花了走关系的钱。
像去年有一次考核,丁羽当时因为自己计算业绩的时候没有弄清楚规则,导致她那个季度考核没有通过。当时南山区的营业区只有八个通融考核的名额,还要按照业绩从高到低排序。
丁羽这几年忙于家里的创业公司的事情,这边的考核都是应付,只要过就行。她时不时会有一些车险,都是老公的生意上合作伙伴的单。她因此可以赚取一些佣金。这几年她寿险保单出的比较少,续期佣金也拿的不多。不过她看了这几年每年保险公司这边的收入都在十万以上,她还没有怎么认真做。
她觉得挺好的,相当于每年多个十万左右的零花钱。她在老公公司那边劳心劳力,一年发的工资也就四十万左右,加上分红也没有多少。她当时就想争取一把,获得通融考核。
丁羽也找了南山区的营业区经理,她很少来参加早会,和这个新来的90后的区经理不熟,加了微信后,对方也在真诚告诉她,帮不了,名额有限。丁羽当时和林丽私下聊说可能很难通融。林丽说是不是要找更高一级的领导?这个话提醒了丁羽,她想起来以前做过他们这个区的区经理的一个领导,现在到了集团那边的市场部去了。
她认为那个领导熟知基本法,有在公司多年,可能会有办法。她于是打电话给了那个老领导。果然,姜还是老的辣。这个老领导一听说她的情况,马上给了一个暗示,按照基本法,如果长期病假的业务员,考核可以少计一件考核件。但需要提供医院的证明。
丁羽找了医院的熟人,开了长期病假的证明,提交给了营业区签名,上传系统,没有想到成功获得了通融,而且还不占营业区的通融名额。她当时就说找对人很重要,而且这个办法不能常用,只能用一次,相当于江湖救急。
林丽发现,在这个新的部门待时间大半个月了,会有些压抑。这时间长了,就会感受到每个营业区管理风格的不同。 大家对于这个营业区和部门的死板管理和PUA,敢怒不敢言,毕竟是别人的部门,他们本来可以不用来这里的,不过现在也很难回到原来的营业区了。
他们这个系列的人都不敢不来早会,除非无所谓考勤扣款。他们知道请假很难批,能来的都来了。早会的时候,这部门又在发动大家订票,周日有税优产品的产说会。秘书还在那里说没出单的人更要订。可是业务员们心里不是这么算这个账的。
因为没有出单,业务员更会算成本了,这个票50元一张,如果业务员陪进去,就要两张票,一百元也是成本。如果不能出单,那这一百元也是扔出去了。每个部门可能有下达订票任务,林丽估计是30张票保底的任务。每周订产说会的票没有达到三十张的时候,部门的微信群、早会都在宣导订票,挺烦人的。
林丽认为做营销,就不要老是拘泥于一种方式,可是这些老部门的做法就是一招鲜吃遍天的做法,千古不变。还一直在游说订票,说各种好处,比如可以当作服务客户、让准客户来听听、自己不会讲的来借力、当作转介绍的窗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