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安军城外被狄青的战场处子秀搞了个灰头土脸让李元昊心里很是不爽:我第一次对宋出兵作战就打成了这副鬼样子,难道我就这样打道回府吗?这岂不是要被人给笑死?不行!老子怎么也得找点面子才能回去!
带着这样的情绪,李元昊在撤军返回西夏的途中决定找一个软柿子来捏一捏以便为自己出口恶气,而他选中的目标则是位于宋夏边境线上的一个宋军营寨——承平寨。用今天的话来说,这个承平寨不过就是一个立在群山路口的一座大型炮楼,这里面的守军顶死也就几百来人。如此孱弱的实力想要抗衡西夏皇帝的数万亲征大军显然不太现实。李元昊在这一战里尽情地表演了一番“拳打幼儿园,脚踢敬老院”的好戏。
在将承平寨几乎给碾压成为一片平地之后,李元昊带着满满的骄傲和自豪退回了西夏境内。在西夏军队的屁股后面有数万人紧紧地跟随着,这些人正是李元昊此次出境作战的战利品。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毫无疑问的是,不是每个宋朝的蕃族将士都像李士彬和刘怀忠那样对宋朝忠心不二,更多是还是会拜倒在李元昊的金钱攻势面前,也正因如此李元昊才会不厌其烦地对宋朝的守边将士使用这一招。在此之前,李元昊曾经以变相的方式招揽宋朝的蕃将为己所用,以便他日进攻宋朝时能为他充当内应。他的办法就是派人以走亲访友的名义去拜访那些宋军里面的蕃将,然后送给他们一些用金银打造的各类金冠银鞍或骑甲当礼物,而很多人还真的就收下了。
为了破解李元昊的这一招,环州的知州赵振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宋朝这边出真金白银买下那些李元昊送给蕃将的礼物。如此一来,那些人转而反过来会感激宋朝,而大宋这边在收获人心的同时又得到了几乎同等价值的金冠银鞍或骑甲,李元昊则成了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冤大头。
赵振就此建议边地各处都效法环州的这种方法以应对李元昊持续不断地对宋军蕃将的暗中招揽,可是这并未获得什么太多的响应,后果就是宋朝这边有相当数量的蕃将和蕃族士兵都成了李元昊的内鬼,毕竟你拿人钱财就得替人消灾。这不起事倒还好,一旦李元昊哪天杀来并与他们来个里应外合,那灾难性事件必然降临。
这一次撤军途中洗劫承平寨,李元昊的金钱攻势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他的大军到达承平寨外围后,早前归附宋朝的数万党项人在他们的部落首领的带领下立即倒向了李元昊,承平寨在突然之间就成了一片被党项人汹涌吞噬的海中孤岛。这些拿着宋朝户籍本的党项人在转瞬之间就变成了西夏国的子民,他们所效忠的皇帝也由赵祯变成了李元昊,而他们也随即放弃脚下的这片生活了多年的土地并跟着李元昊的大军回到了西夏。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我们的老祖宗用无数的血泪乃至是成堆成片的尸体所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遗憾的是,我们这个民族从来都不缺那种对异族无比和善与包容的腐儒和圣母,可这类人对待本族的同类却是穷凶极恶,而当异族入寇之时他们要么是瘫软在地要么是哭哭啼啼,除了会背诵圣人语录并逞口舌之快,这些人其实什么也做不了。
以上便是李元昊对宋第一战的全部过程,是不是看上去很不过瘾?堂堂西夏国的皇帝御驾亲征,可面对总兵力不过数千的保安军却只是在略有小败的情况下就主动撤军了,李元昊此举怎么看都不像一个血性男儿,更不像一个曾经攻灭回鹘夺取整个河西走廊的乱世枭雄。可是,这就是李元昊的本性,看似疯狂的背后却隐藏着极度的理智,他可没想过一上来就要押上自己的全部本钱,攻打保安军不过就是他对宋朝军力和战力的一次火力侦察。
再者说,李元昊此前毕竟没有和宋朝真正地交过火,而宋朝也不是吐蕃,他的谨慎和理智完全是得体之举。最重要的是,攻打保安军他几乎是毫无损失,为他打前战的并不是他的主力,而是纯粹的一堆炮灰,但宋军的战力在他面前却是一览无余。
大约一个月后,李元昊再度以三万人的兵力出兵侵宋,他这一次的攻击目标不确定,但他选择的路径是经过上次被他洗劫的承平寨进入宋朝境内。到了承平寨,李元昊有些傻眼:这地方不是前不久刚被我给屠过了吗?怎么又有宋军在此驻扎?我就不信邪了!去,再给我屠一次!
三万西夏大军随即就将承平寨给围了起来,只是李元昊没有想到此时的承平寨已经不是什么幼儿园或敬老院。除了守寨的宋军外,这里另外还有千余名由东京城里的禁军“殿前都指挥使”许怀德率领的禁军。许怀德此时也是刚从京城被调往了西北并出任鄜延路都部署之职(鄜延路最高军事长官)。他这一次是例行的带兵巡边刚好到了承平寨,谁知道正好就跟李元昊的这三万人马撞了个满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