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驾卤簿图》宽51.4厘米,长1481厘米,图中共绘各类人物5481人、车辇61乘、战马2873匹、牛36头、大象6头,各类乐器1701件、各种兵杖利刃1548件。毫无疑问,这幅画并没有完全展示出宋朝郊祀大典的出行全貌,而仅仅只是其四分之一,但我们从中已经足以感受到仁宗皇帝出行时的那种磅礴盛大的气势和场面,要知道即使是我们的国庆七十周年大阅兵所动用的军队人数也不过才一万五千人。
《大驾卤薄图》能够成画其实还得感谢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此前与吕夷简和王曾一同被罢官的宋朝前参知政事宋绶。公元1027年,当时还不满二十岁的赵祯在前往南郊祭天时,乘坐在玉辂之上的他被眼前那旌旗招展且鼓乐齐鸣的恢宏场面所震撼。恰巧当时担任翰林学士的宋绶就陪侍在其左右,赵祯便向他问起了这其中的各种门道,博学广才的宋绶对此是对答如流,于是赵祯便授命宋绶将皇帝出行的各类规格和排场修纂成文并在以后照此文施行。前后历时十一年,宋绶终于在这个公元1038年11月完成了这项使命并将其呈给了赵祯。
提到了宋绶,我们这里也很有必要提一下王曾。其实我们也不是刻意想要提一下这位前宰相,但又不得不提。此时距离他和吕夷简一同被罢相也就一年半的时光,而这也是北宋的这位八岁即孤的状元宰相生命的最后时光。王曾走的时候可谓是相当从容和安详,就在这年的十月,一颗从天而降的陨石不偏不倚地直接就砸中了王曾的卧室屋顶。家中的仆人为此都惊恐不已,而王曾则安慰他们道:“你们不要害怕,一个月后你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一个月后,也就是在赵祯主持完这年的郊祀大典并宣布大赦天下之后,王曾带着对尘世的无比眷恋以及对大宋的美好祝愿飘然仙逝,享年六十岁。赵祯下诏为其辍朝两日,追赠其为侍中并赐谥号为“文正”。
作为继王旦之后最具声望的宰相,王曾可以说自己这一生是死而无憾。大中祥符年间,当赵恒以朝廷官方的名义进行各种封建迷信活动时,王曾是当时少有的敢于不顾自己的荣华富贵而上疏进行劝谏的大臣,这一点甚至连当时的一代名相王旦都没有做到。当王旦离世之后,当大宋的朝堂在经历了丁谓和寇准的斗法而变得满地鸡毛和狗血时,面对丁谓的日渐强势和跋扈,王曾更是成为了整个朝廷赖以仰仗的中流砥柱。可以想象的是,如果不是因为有他的存在和掣肘,那么丁谓会有多猖狂还真是一个可怕的未知。同样,也是因为有他的存在和反对,一心想要步武则天的后尘并由此改换天地的刘娥才会至死也没有迈出登基称帝的最后的一步。
对于宋朝而言,王曾对国家以及赵宋皇室来说都是有莫大的贡献甚至是恩德,可宋朝和赵氏的官家却有负于他。自从刘娥执政的后期因为天灾而被贬出京以后,王曾在事实上就远离了宋朝的权力核心,即便他后来重回两府也不过是枢密使和次相,此时在朝堂上居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那个人已经变成了由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后生晚辈吕夷简,他只是那个不怎么爱出风头甚至都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大宋次相。
不过,谁又能说这不是王曾的福分呢?在他作别人间之时,他眼前的大宋至少在表面上看起来是四海升平且外无忧患内无权奸,还不到三十岁的皇帝赵祯在这时候也已渐成一个懂得帝王心术的成熟君王,宋朝总体上在这个时候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片国泰民安的盛世繁华之象,要知道这可是王曾的前辈们比如赵普、张齐贤、吕蒙正、李沆、王旦和寇准所期望看到但却至死都没能看到的景象。如此,他又夫复何求呢?
王曾在这个时候翩然而去了,可我们却不知道应该为他感到庆幸还是悲哀,因为就在他挥别尘世之时,远处西北的李元昊已经建国称帝,只是消息还并未传入开封而已。
自打澶渊之盟以后,战争——这个已经远离了宋朝三十余年的恶魔即将再次向宋朝伸出它的魔爪,而西夏——这个直到北宋灭亡前夕都还在与宋朝打生打死并亲眼见证北宋是如何掉入坟墓的宿敌也就此诞生。倘若这一切在王曾过世前就已经为其所知晓,也不知宋朝的这位状元宰相又会带着何种的心境告别这个风云变幻的世界呢?
再见了,王曾!好久不见,战争!
喜欢北宋帝国兴亡史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北宋帝国兴亡史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