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听了满心欢喜,就问唐僧道:
“法师有几个高徒?”
三藏合掌回答说:
“贫僧有三个顽皮的徒弟。”
国王问:
“哪一位高徒善于治病?”
三藏说:
“实在不敢瞒陛下,我的那些徒弟都是山野庸才,只会挑包背马,沿着山涧寻找水流,带领贫僧登山翻岭,或者到险峻的地方,可以降妖捉怪,捉虎降龙而已,没有一个懂得药性的。”
国王说:
“法师何必太谦虚?”
“朕今日登殿,有幸遇到法师来朝,真是天赐的缘分。”
“高徒既然不懂医,他怎么肯揭我的榜文,让寡人亲自去迎接?”
“肯定有医治国君疾病的能力。”
下令:
“文武众卿,寡人身体虚弱力气不足,不敢乘坐车辇;你们可以替寡人,都到朝外,诚恳地邀请孙长老为朕看病。”
“你们见到他,千万不可轻慢,称他为神僧孙长老,都要以君臣之礼相见。”
那些大臣领旨,和看榜的太监、校尉直接到会同馆,排好队参拜。
吓得那八戒躲在厢房,沙僧闪在墙壁下面。
那大圣,看他坐在当中端正不动,八戒暗地里怨恨道:
“这猴子真是要折煞人了!”
“怎么这么多官员礼拜,他也不还礼,也不站起来!”
不多时,礼拜完毕,分班启奏道:
“启告神僧孙长老,我们都是朱紫国王的臣子,今天奉国王旨意,恭敬地以洁净之礼邀请神僧,入朝看病。”
行者这才站起身来对众人说:
“你们的国王怎么不来?”
众臣说:
“我们国王身体虚弱力气不足,不敢乘坐车辇,特地命令我们代替国君行礼,拜请神僧。”
行者说:
“既然这样说,各位请先走,我随后就到。”
众臣各自依照品级跟从,成队而走。
行者整理衣服起身,八戒说:
“哥哥,千万不要牵扯出我们来。”
行者说:
“我不牵扯你们,只要你们两个替我收药。”
沙僧说:
“收什么药?”
行者说:
“凡是有人送药来给我,照数收下,等我回来取用。”
二人答应着不再说话。
这行者就和众多官员,很快就到了。
众臣先走,报告给国王,国王高高卷起珠帘,露出龙睛凤目,张开金口御言问道:
“哪一位是神僧孙长老?”
行者向前走一步,厉声说:
“老孙就是。”
那国王听到声音凶狠,又看到相貌怪异,吓得战战兢兢,跌倒在龙床上。
慌得那女官宦官,急忙扶入宫中,说道:
“吓死寡人了!”
众官员都埋怨行者说:
“这和尚怎么这样粗鲁粗俗!”
“怎么敢擅自揭榜!”
行者听了笑着说道:
“各位错怪我了。”
“要是像这样慢吞吞的人,你们国王的病,就是一千年也不会好。”
众臣说道:
“人生能有多少阳寿?”
“还能活过一千年?”
行者说道:
“他现在是个病君,死了是个病鬼,再转世还是个病人,这不就是一千年也还不好?”
众臣愤怒地说道:
“你这和尚,太不懂礼节!”
“怎么敢这样满口胡说!”
行者笑着说:
“不是胡说,你们都听我说道:
医门理法至微玄,大要心中有转旋。
望闻问切四般事,缺一之时不备全:
第一望他神气色,润枯肥瘦起和眠;
第二闻声清与浊,听他真语及狂言;
三问病原经几日,如何饮食怎生便;
四才切脉明经络,浮沉表里是何般。
我不望闻并问切,今生莫想得安然。”
~~~~
医门的理法极其微妙玄奥,关键是心中要有灵活转变。”
“望闻问切这四件事,缺了一样就不周全:第一要望他的精神气色,是润泽干枯、胖瘦以及起居睡眠;第二要听他声音的清浊,听他真话还是胡言乱语;第三要问病因经历了几天,饮食如何、排便怎样;第四才切脉明白经络,脉象是浮是沉、是表是里是何状况。”
“我若不对他进行望闻问切,他的病这辈子别想能好。”
那两班文武官员中有太医院的官员,一听到这话,对众人称赞道:
“这和尚也说得有道理。”
“就算是神仙看病,也需要望闻问切,正符合神圣的医道功夫。”
众官要依照这话,让近侍传奏道:
“长老要用望闻问切的方法,才可以诊断病症,对症用药。”
那国王睡在龙床上,声声呼唤道:
“让他走!寡人见不得生人面了!”
近侍的出宫来说道:
“那和尚,我王旨意,让你走,他见不得生人面哩。”
行者说道:
“要是见不得生人面啊,我会悬丝诊脉。”
众官暗自高兴道:
“悬丝诊脉,我们只是听说,不曾亲眼见过。再去奏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