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热!难吃到!难吃到!”
那男子笑道:
“怕热就别来这里,这里就是这么热。”
行者说道:
“你这汉子好不明白事理,常言道,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实。”
“他这里这么热,你这糕粉,从哪里来的?”
那人说道:
“若想知道糕粉米的来源,得去求铁扇仙。”
行者说道:
“铁扇仙怎样?”
那人说道:
“铁扇仙有一把芭蕉扇。”
“求来,一扇能灭了火,二扇能起风,三扇能下雨,我们就能播种,及时收割,所以才有五谷养生。”
“不然,确实寸草都不能生长。”
行者听了,急忙抽身走进里面,把糕递给三藏说道:
“师父放心,暂且别担心隔年烧焦了,吃了糕,我跟您说。”
长老接过糕拿在手里,对本宅的老者说道:
“公公请吃糕。”
老者说道:
“我家的茶饭还没奉上,怎敢吃您的糕?”
行者笑道:
“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给,我问您:铁扇仙在哪里住?”
老者说道:
“你问她做什么?”
行者说道:
“刚才那卖糕的人说,这位仙人有一把芭蕉扇,求来,一扇能灭火,二扇能起风,三扇能下雨,您这地方才能播种收割,才有五谷养生。”
“我想去寻她讨来扇子扇灭火焰山的火过去,也让这地方按时播种,得以安宁生活。”
老者说道:
“确实有这样的说法。”
“但你们没有礼物,恐怕那圣贤不肯来。”
三藏说道:
“她要什么礼物?”
老者说道:
“我们这里的人家,十年去拜求一次。”
“四只猪四只羊,花红绸缎,奇异香的时令水果,鸡鹅美酒,沐浴后虔诚去拜,到那仙山,请她出洞,到这里施展法术。”
行者说道:
“那山在什么位置?”
“叫什么地名?有多少里路?等我问她要扇子去。”
老者说道:
“那山在西南方,叫做翠云山。”
“山中有一个仙洞,叫做芭蕉洞。”
“我们这里众人去拜仙山,往返要走一个月,总计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
行者笑道:
“不要紧,老孙去去就回。”
那老者说道:
“等等,吃些茶饭,准备些干粮,需要两人结伴。”
“那路上没有人家,又有很多狼虎,不是一天能到的,别当玩笑。”
行者笑道:
“不用不用,我去了!”
说一声,忽然不见了。
那老者惊慌道:
“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啊!”
暂且不说这家人加倍供奉唐僧,却说那行者很快就到了翠云山,按住祥光,正在找寻洞口,忽然听到丁丁的声音,原来是山林里一个樵夫在伐木。
行者立刻快步走到前面,又听到他念道:
“云际依依认旧林,断崖荒草路难寻。
西山望见朝来雨,南涧归时渡处深。”
在云端依稀辨认着旧时的树林,陡峭的山崖和荒芜的草丛让道路难以找寻。
在西边的山上望见早上要来的雨,从南边的山涧归来时渡河的地方水已很深。
行者走上前行礼道:
“樵哥,问候了。”
那樵子放下斧头,回礼道:
“长老要去哪里?”
行者说道:
“敢问樵哥,这可是翠云山?”
樵子说道:
“正是。”
行者说道:
“有个铁扇仙的芭蕉洞,在哪里?”
樵子笑着说道:
“这芭蕉洞虽然有,但没有铁扇仙,只有个铁扇公主,又叫罗刹女。”
行者说道:
“人们说她有一把芭蕉扇,能熄灭火焰山的火,难道是她?”
樵子说道:
“正是正是,这位圣贤有这件宝贝,善于灭火,保护那一方的人家,所以被称为铁扇仙。”
“我们这里的人家用不上她,只知道她叫罗刹女,是大力牛魔王的妻子。”
行者听了,大惊失色,心中暗想道:
“又是冤家了!当年降伏了红孩儿,说是这家伙养的。”
“之前在那解阳山破儿洞遇到他叔叔,尚且不肯给泉水,要有报仇的意思,现在又遇到他父母,怎么能借到这扇子呢?”
樵子见行者沉思默想,叹息不停,就笑着说道:
“长老,您是出家人,有什么担忧疑虑?”
“这条小路向东去,不到五六里,就是芭蕉洞,别心急。”
行者说道:
“不瞒樵哥说,我是东土唐朝派往西天求经的唐僧的大徒弟。”
“前年在火云洞,曾和罗刹的儿子红孩儿有些过节,但恐怕罗刹心怀仇恨不给,所以心生忧虑疑虑。”
樵子说道:
“大丈夫观察脸色,只以求扇为名义,别提及过去的不好的话,一定能借到。”
行者听了,深深地唱了一个大喏道:
“谢樵哥教诲,我去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