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婆告别主人去求金老,木母请教师傅无奈病颜。
这次去不知哪天返回,这一回难以估量几时回来。
五行相生相克情不顺,只等心猿再次回来。
那沙僧在半空中,经过三个昼夜,才到了东洋大海。
忽然听到波浪的声音,低头观看,真的是黑雾漫天阴气浓重,沧海连着太阳晓光寒冷。
他也没心思观赏游玩,望着仙山渡过瀛洲,向东方一直抵达花果山的地界。
乘着海风,踏着水势,又过了很久,却望见高峰排列像长戟,险峻的石壁像悬挂的屏风,到了峰头,按住云头找路下山,寻找水帘洞。
走近前,只听到一片喧闹声,看到那山中无数猴精,喧闹不停。
沙僧又走近前仔细再看,原来是孙行者高高坐在石台上,双手扯着一张纸,大声地念道:
“东土大唐王皇帝李,驾前敕命御弟圣僧陈玄奘法师,上西方天竺国娑婆灵山大雷音寺专门拜见如来佛祖求经。
朕因为病重侵身,魂魄游到地府,幸亏阳寿未尽延长,感谢冥君送放回生,广泛举行善会,修建超度亡魂的道场。
承蒙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金身出现,指示西方有佛有经,可以超度亡魂超脱,特地派法师玄奘,远行历经千山,询问寻求经文偈语。
倘若经过西方各国,不消灭善缘,依照文牒施行。
大唐贞观一十三年秋吉日御前文牒。
自从告别大国以来,经过多个国家,中途收得大徒弟孙悟空行者,二徒弟猪悟能八戒,三徒弟沙悟净和尚。”
念完了从头又念。
沙僧听到是通关文牒,忍不住走近前大声叫道:
“师兄,师父的关文你念它做什么?”
那行者听到声音急忙抬头,没认出是沙僧,叫道:
“拿来!拿来!”
众猴一起围过来,把沙僧拖拖拉拉,扯到近前,喝道:
“你是什么人,竟敢靠近我们的仙洞?”
沙僧见他变了脸,不肯相认,只得向他行礼道:
“向上报告师兄,之前确实是师父性情暴躁,错怪了师兄,把师兄咒了好几遍,驱逐赶回家。”
“一方面我们这些师弟未曾劝解,二来又因为师父饥渴去寻找水来化斋。”
“没想到师兄好意再来,又怪师父执法不留情,于是把师父打倒,昏晕在地,将行李抢走。”
“后来救醒师父,特地来拜见师兄,如果不怨恨师父,还念着昔日解脱的恩情,和小弟一起拿着行李回去见师父,共同上西天,修成正果。”
“倘若怨恨太深,不肯一同前去,千万把包袱赐给小弟,师兄在深山中,快乐地享受晚年,也确实是两全其美。”
行者听了,呵呵冷笑道:
“贤弟,这种说法很不合我意。”
“我打唐僧,抢行李,不是因为我不去西方,也不是因为我喜欢待在这里。”
“我如今熟读了这牒文,我自己去西方拜佛求经,送到东土,我独自成功,让那南赡部洲的人立我为祖,万代传名。”
沙僧笑道:
“师兄这话不恰当,从来没有孙行者去取经的说法。”
“我佛如来造出三藏真经,原本让观音菩萨向东土寻找取经人求经,要我们辛苦历经千山,询问各国,保护那取经人。”
菩萨曾说:
取经人是如来的门生,号叫金蝉长老,只因他不听佛祖讲经,被贬下灵山,转生到东土,教他在西方修成正果,重新修行大道。
路上应该有这般魔障,解脱我们三人,让我们给他做护法。
兄如果没有唐僧一同去,哪个佛祖肯把经传给你!
岂不是白白劳神费心一场?”
那行者说道:
“贤弟,你原来糊涂,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想必你说你有唐僧,一起保护,难道我就没有唐僧?”
“我这里另外选了一个有道的真僧在这里,老孙独自扶持,有什么不行!”
“已经选好明日就起身。”
“你不信,等我请出来给你看。”
叫道:
“小的们,快请老师父出来。”
果然跑进去,牵出一匹白马,请出一个唐三藏,跟着一个八戒,挑着行李;
一个沙僧,拿着锡杖。
这沙僧见了大怒道:
“我老沙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哪里又有一个沙和尚!”
“不要无礼!吃我一杖!”
好沙僧,双手举起降妖杖,把一个假沙僧当头一下打死,原来这是一个猴精。
那行者恼了,轮起金箍棒,率领众猴,把沙僧围住。
沙僧东冲西撞,打出路口,驾云雾逃生道:
“这泼猴如此无赖,我去告诉菩萨!”
那行者见沙僧打死一个猴精,把沙和尚逼走了,他也不来追赶,回洞让小的们把打死的妖尸拖到一边,剥了皮,取肉煎炒,将椰子酒、葡萄酒,和众猴都吃了。
另外选了一个会变化的妖猴,又变成一个沙和尚,重新教导,准备上西方不再细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