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接口道:“父皇,若仅论学识,恐有那纸上谈兵之人,儿臣以为还需才能出众。需头脑聪慧,思维敏捷,能处理各类政务,解决实际难题。或如狄仁杰般善断疑案,使冤屈得伸;或似刘晏精于理财,让国库充盈;或若李靖擅长军事,保边疆安宁。依不同岗位之需,选拔各方贤才,方能各尽其能,如繁星璀璨于夜空,各放光芒。”
李世民赞许道:“青雀所言甚是。且这些人还需忠诚正直,对大唐忠心不二,坚决拥护朕之决策,不生二心,不结党营私。为人刚正不阿,如那苍松翠柏,不惧风雪,敢于直谏,不畏权贵,公正处事,维护朝廷清正廉洁,保我大唐朗朗乾坤。”
李世民继续说道:“至于选拔流程,先是地方推举。各州官员责无旁贷,需在本州仔细寻访考察。深入大街小巷、乡村田野,如寻宝者探寻稀世珍宝,不放过任何角落。通过询问邻里,查看口碑,详查事迹,筛选出品德高尚、才学兼备且至孝之人,将名单呈于朝廷。”
长孙无忌问道:“陛下,若地方官员敷衍了事,或有偏私,该如何是好?”
李世民沉声道:“若有此等情况,一经查实,严惩不贷。朝廷亦会派人暗中督查,仿若那高悬于空的鹰眼,时刻注视着推举之事。且各州推举之名单,需附上详细事迹与考察依据,容不得半点虚假。”
李世民接着说:“朝廷收到名单后,吏部等相关部门要进行初步审核。仔细核查候选人家庭背景、个人经历、品德事迹等是否属实,如那严谨的史官修史,不容许一丝差错。剔除那些弄虚作假、不符条件之人,确保进入下一轮者皆名副其实。”
“之后便是考核评价。组织专门考核,先有经史学问之笔试,犹如学子科考,检验其文化底蕴。再设实际问题与案例,让其分析解答,考察政务处理之能与思维方式。同时,专人观察考核中言行举止,综合评定品德修养与综合素质。朕希望这考核,能如那烈火炼金,真金自会闪耀光芒。”
李承乾又问:“父皇,考核之后呢?”
李世民道:“考核之后,朕或亲自主持,或指定朝中重臣,对部分优秀者面试。于面试之中,问询其对国家大事、民生疾苦之看法见解,洞察其政治抱负与治国理念。观其言辞表达是否流畅清晰,应变能力是否敏捷自如,对朝廷是否忠心耿耿。朕要从这面试之中,挑选出真正能为大唐展翅高飞之雄鹰。”
“最后便是公示监督。在确定最终入选名单前,将候选人名单及相关信息公示于众,接受朝廷内外、四方百姓监督。若有异议或举报,即刻重新调查核实,务必保选拔过程公平公正,结果令人信服。朕要让这选拔,如那明镜高悬,纤毫毕现。”
“待层层选拔、严格考察之后,依据其才能特点,任命相应官职。初任之时,安排经验丰富之官员悉心指导培训,助其尽快熟悉政务,适应朝堂,如那新苗得遇甘霖,茁壮成长,为大唐繁荣竭尽全力。”
诏书下达各州之后,各州官员纷纷行动起来。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县令张大人坐在县衙内,对着下属说道:“此次孝廉推举,关乎我大唐之德政。尔等需深入民间,仔细寻访,不可错过任何一个有孝德有才学之人。这就像在沙滩上寻找珍珠,需耐心细致,方能找到那最璀璨的一颗。咱们可得瞪大了眼睛,别让那些明珠蒙尘,若是漏了一个贤才,就像放走了一只即将高飞的凤凰。”
下属们领命而去,开始在小镇的大街小巷、乡村田野间探寻。他们走进一户户人家,询问邻里,了解情况。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名叫林萧的年轻人,自幼聪慧,对父母极为孝顺。他家中贫困,但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父母。他一边刻苦读书,一边帮着父母耕种田地。当官员们来到他家时,他正在为父母熬药。
官员问道:“你便是林萧?听闻你对父母至孝,又饱读诗书,可愿参加此次孝廉推举?”
林萧恭敬地回答:“大人,小生自当愿意。父母养育之恩,重于泰山,小生不过是尽自己的本分。若能有幸被推举,定当为大唐效力,不负陛下之恩,不负父母之望。小生就像一只渴望展翅高飞的雄鹰,若能借此次机会翱翔于大唐的天空,定当全力以赴。小生虽出身贫寒,但也想如那破土而出的春笋,在大唐的舞台上崭露头角。”
在长安城中,李承乾对李泰说:“二弟,你说这各州推举上来的孝廉之士,会给朝堂带来怎样的新风貌呢?我大唐人才济济,此次孝廉之选,定能挖掘出更多隐藏于民间的贤才。这朝堂就像一个大花园,这些孝廉之士便是新的花卉品种,不知会开出怎样绚烂的花朵。”
李泰沉思片刻,说道:“大哥,我想这些孝廉之士定会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他们来自民间,深知百姓疾苦,若能参与朝政,或许能提出许多贴合百姓实际需求的建议。这就像一股清泉流入朝堂,能洗净一些陈腐之气,让大唐的政治更加清明。而且,他们的孝德也能影响朝堂之上的风气,使众臣更加恪守臣子之道。他们就像一群带着晨露的飞鸟,给朝堂这片树林带来生机与活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