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刘宏下达命令,宣德殿中的文武百官一片哗然。
镇北大将军,拥有开府建牙之权,晋阳公,并州牧,扫北大元帅。
这一桩桩,一件件,哪一个不是男人的毕生梦想?
可以说,如今的刘曜成为大汉炙手可热的大臣,是大汉有数的封疆大吏。
纵然比起大将军何进也不遑多让。
君不见,纵然是何进都眼带艳羡的看着刘曜?
刘宏没有理会众人的想法,在封赏完刘曜后,也没有停下,索性将这次大战的有功之臣封了一个遍。
除却刘曜这个首功之臣外,卢植作为这次大战的统帅,虽然有邯郸之败,可此乃非战之罪,是以被刘宏封为渔阳侯,食邑两千户,卫尉,负责统帅宫廷禁卫,也算上位极人臣了。
其后便是皇甫嵩封为左车骑将军,类似之前刘曜的镇北将军,荣誉大于实际,封槐里侯。
朱儁获封谏议大夫,都亭侯。
曹操从原本的骑都尉迁升为虎贲校尉,待跟随刘曜镇压北地异族后,刘宏还有重赏。
此点,曹操也知晓,所以对于自己目前的职位还是非常满意的。
而除了曹操等人外,一应有功之臣都获得大大小小的封赏。
杨坚被封为东郡太守,刘备封为渔阳郡太守,从原本的平民一跃为一方封疆大吏。
而董卓和丁原则是分别封为凉州刺史以及光禄勋,同样位极人臣。
就连失去徐州的徐州刺史以及王允两人和他们麾下的大将,都各有封赏。
加上如今出了屠胡令这档子事,刘宏也熄去了继续镇压各地黄巾的心思,将他们占据的城池封赏给他们。
朱灿被封为涿郡太守,封灵信侯。
李自成被封为上谷郡太守,曲阳侯。
程志远被封为广阳郡太守,沮阳侯。
黄巾这边获益最大的当属项燕。
如今徐州被项燕占据,刘宏本想率军前去攻打徐州,收回徐州失地,可奈何无人领兵,他最看好的刘曜又一心扑在打异族的心思上,剩下的人纵然派去也不过是送人头的。
是以只能憋屈的招安项燕,封项燕为徐州刺史,东海侯,以此草草结束。
而什么都没做的袁绍以及袁术兄弟也因为各自家世的缘故,被刘宏重赏,袁绍被封为司隶校尉。
虽是校尉之职,可此校尉非彼校尉。
司隶校尉掌管司隶境内的所有兵马,在洛阳这一亩三分地中,军职仅次于大将军何进。
而袁术则被封为河南尹,虎贲中郎将。
可以说,这次封赏,所有人皆大欢喜。
唯有一人,那便是袁术。
此刻袁术双目冲火的看着刘曜。
袁家四世三公,眼线遍布天下。
长孙无垢时常出入雁门郡守府,此等消息早已传到袁术的耳中。
袁术心仪长孙无垢已久,可最后,长孙无垢却被刘曜截胡,这让袁术对刘曜如何能不心生嫉妒?
原本,在看到刘曜下大狱,袁术心中还暗自思索要怎么整死刘曜呢。
可最后,多方出力,加之刘曜此事本就是被张让等人诬陷的,是以还不等袁术谋划好,刘曜便洗脱冤屈,最后更是被刘宏设下厚赏。
而跟刘曜相比,他那河南尹,虎贲中郎将顿时不香了。
不过,转念一想,袁术眼中就浮现一抹嘲讽之色。
刘宏封了刘曜为扫北大元帅,令刘曜全权掌管扫北事宜。
原本此乃厚赐,一旦刘曜完成扫北重任,刘曜很可能被刘宏封王。
要知道,自大汉开国皇帝刘邦设下非刘姓不得封王的命令以来,大汉的王爷大多数都是一些有名无实的王爷,且这些人都是汉室宗亲,大部分都是继承先辈的王爷。
如刘虞,刘岱,刘繇,刘表,刘焉等汉室宗亲都不是王爷。
一旦刘曜获封王爵,纵然只是郡王,那也一跃成为大汉首位手握实权的王爷,这是何等殊荣?
然而,看似巨大的馅饼,其中却隐含致命的缺陷。
打仗,可不是你手底下大军够多,猛将够猛,谋士够厉害就能成军的。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打仗打的就是钱粮,其次才是文臣谋士,统帅猛将。
不然的话,你手底下没有粮草,大军越多,崩溃的便越快。
以十万大军为例,每日人吃马嚼,所耗费的粮草便是天文数字。
可刘宏封了刘曜扫北大元帅之职,可对于粮草轴重之事只字不提,可以预见,刘宏并非忘记了,而是故意不给。
自刘宏继位以来,巧立名目,国库中的钱粮大多数都被刘宏收到内库之中。
其他的也被张让等人十常侍搜刮到自己府邸中。
如今的大汉国库,早已干净的老鼠进入其中,都要流泪放下几粒米的程度。
今次黄巾叛乱,大军粮草供应基本上是世家所出,少数是刘宏从内库中忍痛拿出来的。
这也是大战刚一结束,面对那些占城的黄巾,各方势力纷纷不愿打的主要原因。
因为朝廷没钱粮,这仗怎么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