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气氛愈发热烈,然而毓荣茵的心绪却越来越沉。
她感到宫中的气氛与往日不同,一股隐秘的波动正在悄然兴起。
而这些波动,似乎都与那个曾被她忽略的甄嬛,和眼前似乎并不起眼的柔则,息息相关。
“诸位爱卿,此次大捷,钮祜禄·毓安和年羹尧立下赫赫战功,朕心甚慰。”胤禛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威严。
毓安和年羹尧上前一步,恭敬地行礼:“臣等不负皇上所托,幸不辱命。”
殿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皇上身上,等待着他的下文。
胤禛点了点头,目光扫过众人,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此次大捷,朕决定大加封赏,以表彰诸位将士的英勇与忠诚。”
胤禛缓缓开口:“钮祜禄·毓安,年羹尧,听旨——”
毓安与年羹尧连忙跪下,恭敬听旨。
“钮祜禄·毓安平定边疆有功,特封为一等忠勇公,赐黄金千两,良田千顷。年羹尧屡立战功,特封为一等威武侯,赐黄金千两,良田千顷。”
殿内顿时响起一片恭贺之声,然而在这片恭贺声中,却夹杂着几声低低的议论。
“一等公侯?这可是前所未有的殊荣啊!”
“皇上如此厚赏,恐怕会惹人非议……”
“功高震主,历来是大忌,皇上此举,究竟是何意?”
年世兰听到封赏,眼中闪过一丝欣喜,然而她的心中却隐隐感到一丝不安:“皇上如此厚赏,恐怕会引来朝中非议。那些心怀不轨之人,会不会趁机发难?”
齐月宾的目光扫过那些低声议论的朝臣,心中冷笑:“果然,这些人已经按捺不住了。”
甄嬛低垂着眼眸,唇角微微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封赏越重,越容易引起猜忌。皇上这一招,真是高明。”
封赏结束后,宴会继续,气氛却变得越来越微妙。
舞姬们再度翩然而起,曼妙的舞姿与悠扬的乐声相得益彰。
然而,在这华丽的表象下,殿内的气氛却似乎被某种暗流牵动,隐约让人感受到一股压抑的紧张。
吏部尚书刘敬平起身,微微屈身,举杯恭敬道:“皇上,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皇上淡然一笑,目光如刀锋般扫过他:“刘爱卿有什么话,尽管说。”
刘敬平低声道:“皇上,二位将军虽立下赫赫战功,但封赏过重,恐怕会引来朝中非议。臣以为,应适当削减封赏,以免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安抚众臣之心。”
爱新觉罗·延信也恭敬地站了出来,满脸谦逊:“皇上,臣亦有一言。钮祜禄将军与年将军此次立下大功,确实理应受到嘉奖。但功高震主,历来是朝中忌讳。臣建议,皇上收回二位将军的兵权,以防后患。”
殿内顿时一片哗然,所有人的目光迅速转向毓安与年羹尧,气氛瞬间变得沉重。
齐月宾也微微凝眉,低声道:“延信果然不甘寂寞,看来早有所图。”
甄嬛低垂眼眸,唇角勾起一抹淡笑,心中却暗道:“好戏,终于开场了。”
年世兰听闻此言,眉头一挑,脸色微微变冷,眼中闪过一丝怒意:“这些人果然开始发难了。”
她几乎是瞬间便捕捉到延信内心深处的念头,“延信想通过削弱功臣势力,争夺更高权力。心机满满,野心不小啊!”
她轻轻皱了皱眉,心里却充满了冷笑。“果然,延信从不甘心做个配角,居然连这种小动作都不放过。”
与此同时,年世兰还察觉到另一个强烈的心思——曹贵人曹琴默的内心满是算计。“她在等待时机,想要通过此次变动巩固自己的地位。”
她的视线不禁扫过曹琴默方向,嘴角弯起,心底思量:“想要与本宫斗,恐怕还差得远。”
而此时,胤禛微微眯起眼,显然看出了刘敬平与延信的意图。
他冷冷一笑,目光如利剑般扫过满殿群臣,随即道:“二位爱卿的担忧,朕明白。不过,朕向来赏罚分明,有功必赏,若不厚赏,岂不是寒了忠臣之心?”
他顿了顿,眼神不经意间扫过延信,冷冷道:“延信,朕自有决断,二位将军忠心耿耿,立下如此大功,朕绝不会亏待他们。”
毓安与年羹尧连忙上前,恭敬行礼:“谢皇上隆恩。”
刘敬平眉头微蹙,心中不甘,最终还是低下头,不敢再多言。
甄嬛见状,慢慢起身,声音柔和而恭敬:“皇上,臣妾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胤禛目光掠过她:“你想说什么?”
甄嬛垂下眼睑,低声道:“皇上,臣妾认为刘大人所言有其道理,但二位将军的功绩确实不容忽视,理应得到这样的赏赐。然而,臣妾觉得,或许可以借此机会设立‘功臣榜’,将历年来立下大功的臣子列入其中,以示朝廷对功臣的重视。如此,既能安抚众臣之心,又能激励后代。”
胤禛微微一怔,随即眼中闪过一抹赞赏:“甄贵人此言,甚合朕意。苏培盛,传朕旨意,即日起设立‘功臣榜’,将历年来立下大功的臣子列入榜中,以示朝廷对功臣的重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