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斋”,从此将不仅修复历史的伤痕,也将成为那些徘徊在古物之中、未能安息的执念的归途驿站。
工作台上,她的加密座机旁边,安静地放着一杯还冒着热气的清茶。
在她工作室临时落脚的陈博正蜷在角落一张临时搬来的懒人沙发里。
陈博对着他随身携带的三块屏幕噼里啪啦地敲着键盘,屏幕上滚动着常人看不懂的代码和数据流。
听到动静,陈博头也不抬,嘟囔了一句:“回来了?老周下巴惊掉了没?”
“温静刚走,说报社有个紧急采访,茶是她泡的。”
温静的名字自然而然地出现。
这位外柔内刚的记者,在经历了柳树沟乱葬岗的尘土和西郊墓地的肃穆后,眼神中少了几分初时的好奇与探究,多了几分沉静的理解和坚定的支持。
她离开前留下的那杯热茶,无声地传递着她的关心和已成为伙伴的默契。
苏晓岚端起那杯温热的茶,氤氲的水汽模糊了她的视线。
她看向陈博专注的侧影,又想起温静临走时那个了然于心的眼神。
恐惧依然存在,未来的路也必然充满未知的挑战和凶险。
但此刻,她不再是孤身一人。
陈博,这个行走在灰色地带的信息掮客。
温静,执着于挖掘真相的记者。
他们因这面诡异的婚镜而卷入,共同经历了寻骨、合葬、见证净化奇迹的全过程。
这份共同的经历,在彼此间建立起了一种超越普通合作关系的、牢固的信任与默契。
苏晓岚轻轻抿了一口茶,温润的液体滑入喉咙,带来一丝暖意。
她将目光投向工作室的大门,眼神平静而深邃。
……
她在等待。
苏晓岚有预感。
她在等待着下一件承载着未了故事、未解执念的“特殊”古董,带着它的秘密与诉求,敲响“拾遗斋”的门铃。
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那面民国婚镜最后散发出的温润光泽,以及风中那一对恋人悠长的、满足的叹息。
……
(镜中新娘结束《修复师》情节未完。)
……
苏晓岚是一位技艺登峰造极、对文物怀有纯粹热爱的年轻学术权威教授。
一场意外的灵异遭遇,让她获得了窥见古物之灵的能力,也赋予了她沟通阴阳、化解执念的使命。
她以“拾遗斋”为据点,凭借智慧、勇气和逐渐凝聚的伙伴力量比如黑客陈博、记者温静。
在修复历史伤痕的同时,抚平那些因未了心愿而徘徊世间的灵魂,走上了一条独特而精彩的“修复师”之路。
……
在这部网剧中,罗青英作为女主情节最多,她的剧情已经拍了一部分,但是两个重要配角还没确定下来。
温静这个角色已经请了杨梅演,也算是合作过的演员了,演技好不作妖。
至于陈博……
陈博这个角色的外表不修边幅,乱发、黑框眼镜、仿佛万年不变的连帽衫。
看起来性格孤僻,不善社交,现实交流中常显得眼神躲闪、言辞简短甚至有点木讷。
但在网络世界或涉及一些专业领域时,显得极其兴奋,思维极其敏捷、语言犀利。
陈博的这种人设,在罗青英眼中简直和余年如出一辙。
她越看越觉得这两个人之间存在着某种奇妙的相似之处。
恰好此时,余年那个备受期待的关于高考的电影还没有正式开机。
闲着也是闲着,自己的艺人最好是不要闲着。
这让罗青英心中一动。
于是,罗青英直接给余年打了电话陈述了情况。
于是罗青英直接到家里把他从房间里揪出来,软磨硬泡着余年到了剧组。
……
余年垂眸盯着扉页烫金的剧名,睫毛在眼下投出细碎的阴影,喉结微微滚动了一下,最终将剧本轻轻推回桌面。
“不要,我不想接这个角色。”余年听完平静地说道。
罗青英皱眉询问:“为什么?”
余年平静地说:“这种角色我之前跑龙套的时候就演过,和我本身的性格也有相似处,没有挑战性,一模一样的角色演的太多也没有意义。”
罗青英撇撇嘴,真是艺术家秉性,但是罗青英没有放弃,目前她找不到比余年更合适这个角色的牛马……呸,演员了。
罗青英的手指叩在玻璃桌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余年,你之前拍的欠我人情,对吧,我当时在情况尚未明朗的情况下投资了《蚍蜉》,作为朋友你是不是应该也帮一下我的忙?”
余年:“这……”
余年犹豫了一下没有说话。
罗青英软磨硬泡:“余年,你不想接这个角色你好歹看看剧本,我觉得这剧本真的不错,我们特效也会做最好的。”
余年接过剧本,看了几眼便立刻沉浸在剧本之中。
他仔细阅读每一个情节,品味每一句台词,仿佛自己已经置身于那个充满奇幻和灵异的世界里。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