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看到有人在伐木别感到吃惊,这是他们的日常工作。”
“国营林场难道不只是植树?怎么会同时进行砍伐呢?”
薛成远记得很清楚,在他准备这次行程时装满铁箱报纸的过程中,他看到过一句写得很显眼的话。
“森林是我国工业化建设和农业发展中极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积极培育和维护森林资源对于加速工业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价值。”
他原以为发展便是指栽培新树苗,保护既有的森林植被。
“经济发展需要嘛,不可能只种不砍,终究是要使用的。”
黄挺补充说:“现在情况好了许多。在过往的日子里,很多人负担不起买煤的钱,大多使用木柴或木炭作为燃料,以至于那段时间山脚下大片的树林被无情地砍伐掉不少。”
“如今,虽然我们这里依旧使用木材和炭火为主,但在下面的城市里及工矿企业的人们则主要依靠煤炭,他们对此是有定量配给的。”
薛成远对此表示认可。
的确,即便是在21世纪中期,农村地区使用木柴供暖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尤其是在中国东北。特别是在煤炭价格一度攀升之时,更多的家庭转向燃用木柴取暖。
然而那个时期的大量木材都是依赖国外进口,因此中国境内的大多数山脉都得到了良好保全。
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国家出台了严格的法律。
行进了数小时之后,路上越来越少见巨大的古老树木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幼小且笔直的新树种。
看起来这里大部分树木显然是后来补植而成。“不远处就是国营林场了,那里我有不少熟悉的人,待会儿给你引荐一下。如果将来遇到任何问题离得近,可以随时来找人。”
“在这里持枪的情况更普遍一些,毕竟他们在建设林场之外,也要面对定期伐木工作中常见的野生动物侵扰。”
还未到达,他们便远远听到有一群人在前方伐木。
当两人刚走近几步,那头就有声音问道:“你们是什么人?带着枪要去哪儿?”
“是我!我是黄挺,王家屯的护林员。我是来帮新分配来的知青认认人的!”
“哦!原来黄大忙人光临,赶紧过来吧!”
等他们走到跟前,这才看清楚眼前的几个人。人并不多,这片只有五六个人而已,个个佩戴厚厚的皮毛帽子,身着加绒的棉大衣、长裤以及暖和的棉鞋。
最令薛成远意外的是,这群人的伐木方式并不是传统的手工锯木,而是使用机械进行作业。
那些工具上方窄下方宽,配有一个旋转轮,通过双手操作,绕着树干转动,最终凭借经验和技巧,让树木按照预定方向倒下。
这玩意儿不就是老式的电锯吗?这个年代就已经有了?
不远处还可以看见一个凹陷的雪坑。
不!应该说是冰坑。
整个冰坑呈半椭圆形,看起来显然是人工挖出来的。
“老黄,你稍等片刻,我们把这个搞定之后再休息一会儿,接着聊。”
说着,众人齐声吆喝,合力将一棵巨大的树木锯断并放倒。
“往后退!”
黄挺拉住薛成远,两人后退了几步,只见一棵参天大树倾倒下去,扬起一片雪雾。
几个人并未停止动作,上前用小斧头砍掉树干的枝桠,只留下了主干部分。
“嘿呦!”
“嘿呦!”
几个人使用实木棍,在雪地上一点一点挪动树木,最终对准冰雪运输道推送下去。
其中一人用木棍使劲一推,只见木头缓缓启动,沿着坡度往下滑行。
薛成远看着迅速滑行的木头,心中感叹不已:果然是劳动人民的智慧令人钦佩。
“好了,大家先歇一歇,别让人家老黄觉得我们不够热情。”
众人放下手里的工具,摘下皮帽子挥散头顶的热气。
“老黄,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位同志吧?”
其他人好奇地望着薛成远问道。
“薛成远,从首都过来的,在咱们护林队帮忙做护林员呢。”
“来了第二天就立了个功,可不是普通人。”
“现在他还兼职我们王家屯的小学老师。”
“什么?”
为首的中年男人闻言,手上的动作明显慢了下来。
“你们王家屯现在也有老师来授课了吗?”
周围的几人也都满脸诧异地看向黄挺。
山村中的老师实在是稀缺资源。
“对啊,薛老师是知青,高中生,到我们这里来如果只做护林队的工作,太浪费人才了。”
“别看他年轻,可他知道的东西多得很。他是带着崇高使命下来的,不仅得工作,还得帮我们屯子搞扫盲教育。”
“教我们屯子的孩子读书识字,学算数!”
越说黄挺语气越坚定,声音也越发洪亮。
要知道,据他所知,整个长白山区只有他们王家屯有这样的条件。
其他地方都把下来的知青当苦力使唤,声称要教导他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