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如此惨状,司马朗挺身而出。他不仅慷慨地收留那些流离失所的宗族众人,还尽心尽力地抚恤他们,给予他们温暖和关怀。同时,司马朗还肩负起代替父亲教导诸位弟弟的重任,悉心传授知识和为人处世之道。
在司马朗的努力下,司马家族并没有因为世道的衰败而走向没落,反而保持了一定的稳定和繁荣。他以自己的智慧、勇气和担当,守护着家族的尊严和荣誉。
时光荏苒,转眼间司马朗已经二十二岁。因其才华出众、品德高尚,司空曹操对他赏识有加,特地征辟他为司空掾属。此后,司马朗凭借自身卓越的才能,在仕途上稳步前行。不久之后,他被外放担任成皋县令一职。可惜天不遂人愿,任职期间司马朗不幸身染重病,无奈之下只好辞去官职回家休养。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司马朗的身体逐渐康复。于是,他再次投身官场,复职成为堂阳县长,继续为当地百姓谋福祉,展现出非凡的治理才能。
司马朗在处理政务之时,充分彰显出宽厚仁慈、惠泽万民的特质。他始终秉持着人道主义精神,坚定地拒绝采用诸如鞭笞、杖责等残酷刑罚手段。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尽管没有严刑峻法的威慑,当地民众却能高度自律,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无人敢肆意践踏律法红线。
恰好在彼时,县里有一部分民众因为形形色色的缘由纷纷迁徙到都城定居生活。然而,当县里发出征召百姓参与服徭役以建造船只的指令后,那些早已迁居他乡的人们心里头惦记着司马朗所管辖之地或许会陷入人力匮乏的艰难处境。于是乎,他们彼此相约,趁着夜色悄悄踏上归乡之路,心甘情愿地回到故乡,踊跃投身于协助造船的工作当中。
司马朗之所以能够如此深得民心,靠的便是这些温暖人心且行之有效的施政措施。正因如此,他成功收获了广大百姓发自肺腑的敬重与爱戴,更获得了众人坚定不移的拥护。此后不久,鉴于其卓越非凡的政绩表现,司马朗再度迎来仕途的晋升机遇,获任为元城令这一要职。
时光荏苒,转眼间便到了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年)之后。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里,司马朗以其出类拔萃的才华以及令人称道的美名,成功吸引了曹操这位雄主的目光。于是乎,曹操果断地将司马朗征召至麾下,委以丞相主簿这一重任。
彼时的汉朝末年,天下大乱,硝烟弥漫,整个社会陷入一片混沌之中。面对着如此错综复杂且动荡不安的局势,司马朗并没有盲目跟从他人的观点,而是静下心来,深入思索其中的缘由。经过一番抽丝剥茧般的分析,他终于得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
司马朗敏锐地指出,造成当前这一混乱不堪的乱世局面,其根源之一便是秦朝时期所推行的废除公、侯、伯、子、男这五类等级爵位制度的举措。正是由于这一政策的实施,致使原本稳定有序的社会结构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秩序逐渐失去平衡。而与此同时,各地方郡国也普遍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缺乏练兵备战的意识和实际行动。正因如此,当国家面临外敌的大肆入侵或是内部叛乱势力的崛起时,往往显得束手无策,毫无还手之力。
虽然要想在现今这个时候全面恢复那已经消失已久的五等爵位制度并非易事,但司马朗坚信仍有可行之法来改善当下的困境。他提议,可以下达命令给各个地方郡国,要求他们都必须建立起一支常备的武装力量。如此一来,不但能够有力地抵御住来自外部蛮族频繁的骚扰与侵犯,而且对于那些心存不良企图之人亦能形成一种强大无比的震慑力。只要这些地方郡国拥有足够的军事力量作为后盾,便能更好地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与和平稳定,使百姓们得以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司马朗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了一个大胆且具有深远意义的想法——应当恢复古老的井田制度。他深知在此前漫长的岁月里,人民世世代代传承着自己手中的土地,要想将这些土地收归国有然后再重新进行分配,其难度可谓犹如登天一般。然而,如今正逢天下大乱之际,百姓们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大量的土地失去了主人,成为无人问津的荒芜之地。如此一来,这恰恰给了他们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顺势而为地恢复井田制。
尽管司马朗的这一建议最终未能得到实施和推行,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地方州郡能够领兵这一项重要政策,最初竟是源自于司马朗的构想与提议。不得不说,即使他关于井田制的主张未被采纳,但其智慧和远见依然在其他方面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后来,司马朗因其卓越的才能和功绩,再次得到升迁,出任兖州刺史一职。在此期间,他积极推行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这些政策涵盖了农业发展、税收改革以及社会治安维护等多个方面,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状况,因此赢得了广大百姓的交口称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