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哥,鱼都回去吃饭了,要不我们明天再来钓吧。”
陆清风看了一眼浮在水面,一点动静都没有的鱼漂。
李一南性格很随和,不是那种固执的钓鱼佬,钓不到鱼就誓不罢休的那种,闻言虽然有些不舍,但还是点点头,收起自制的鱼竿。
“你们也快回去吃饭吧,你们的小伙伴都回家了。”
陆清风都嘱咐还在河边看热闹的半大小子。
两个小家伙闻言,立刻撒丫子往家里跑去。
三人也收拾收拾准备回去,就看到一个五十来岁的大娘快步走了过来,还没到河边,就大嗓门的喊了起来。
说的是当地俚语,又急又快,陆清风三人完全听不懂在说什么。
单从语气来看,不像是什么好词。
对岸的大爷慢悠悠的回了两句,大娘语气更暴躁了。
然后就看到大爷回了句什么,一边慢悠悠的收起了鱼竿,提着桶朝这边走来
大娘也到了近前,看到了站在河边的一群人,脸上气急的表情立刻变得亲切起来。
“卬(en)们是和那两个妹陀一起的吧,还缺菜不,拿条鱼回去呷。”
普通话夹杂着方言,倒是大致明白了什么意思,陆清风明白之前刘茜雅和司涵韵两人应该拜访了这位大娘。
连忙空气的感谢。
大娘不在意的摆手,又冲怡然自得的大爷喊了一句。
这句陆清风大概知道什么意思,让走快点。
大概是有人在,大爷加快了一点步伐,来到这里,大娘从他水桶里挑了两条筷子长的鲫鱼递了过来。
三人连忙说不用,但抵不住对方的热情,最后还是收了下来。
也算是没有空军了。
回到住的地方,刘茜雅也起来了,两人也闲着,在洗菜。
看到提着鱼回来的三人,司涵韵惊喜的道:“哇,这是李哥钓的么?”
李一南笑呵呵的道:“不是,我没钓到,是一个大娘硬给的,好像还认识你们。”
然后把大娘形象一说,两女立刻想了起来,还说了对方的名字,姓韩。
“之前去的时候,韩大婶说他们家这两天要办喜事。”
刘茜雅说了一句。
几人没想那么多,开始准备晚饭。
掌勺的事情归于陆清风和李一南两个。
陆清风不用说,李一南也是会做饭的,童锦其实也会,剩下三人打下手。
厨房有煤气灶,也有土灶,倒也方便。
陆清风先把鱼收拾了,看到童锦在准备烧火的时候,想起了刘茜雅他们带回来的地瓜,去挑了几个过来,让童锦等下埋在烧完柴火下面。
正式做菜,两个厨师分工倒也快,也都是家常菜,炒韭菜,土豆丝,香椿炒鸡蛋,加上一个菠菜鸡蛋汤汤和红烧鲫鱼。
快六点左右,就上了堂屋的八仙桌。
不知道是不是饿了,还是因为有劳动的加成,几个人都吃了不少,菜肴一扫而空,连两个女生都多吃了小半碗。
“感觉一直生活在这里,也会很幸福。”
收拾家务,楼上楼下依次洗完澡,天已经黑的差不多了。
节目组在院子里安排了椅子和毛毯,忙碌了一整天的五人终于空闲下来。
司涵韵抬起手,通过张凯的手指缝隙看着挂在夜空的上弦月。
“岁月静好。”
李一南捧着一杯热茶,喝了一口,悠悠开口。
“以前又要上学又要兼顾学音乐,感觉很苦,一年到头也就和父母回乡下老家才有休息时间,乡下同龄人也多,能聚在一起玩,所以要回去的时候,都不愿意。”
或许是想起以前的自己,脸上带着缅怀的笑。
“每年工作之余,抽出一段时间到这个地方净化一下心灵挺好的。”
刘茜雅说的要理智的多。
别看司涵韵现在这么说,是因为第一天到这里,会因为新奇的感觉而忽略乡村生活的不便和枯燥,时间一长,习惯了大城市多姿多彩的娱乐活动的一群人,估计没人能受得了。
包括陆清风都不认为自己能长时间忍受得住这里的生活节奏。
几人聊着各自来到这里的第一天感受,遇到的人、事、物。
聊这些自然不是为了水时长,是总结第一天的想法,为后面创作留素材。
快十点左右,两个女生打起了哈欠。
今天一路换乘交通工具,奔波不停,来到这里后又马不停蹄的录制节目,都累的够呛。
但又意犹未尽的,不想去睡觉,注意除了陆清风,剩下四人平时没这么早睡的。
陆清风忽然想起了什么,松开身上裹着的毯子,起身道。
“我买了烟花,你们要玩么?”
另外四人齐齐看向他。
陆清风:“?”
片刻后,看她没动静,几人同时动了起来。
司涵韵:“快拿出来啊,你放哪了?”
刘茜雅:“你什么时候买的?”
童锦结结巴巴:“这里能放烟花么?”
剩下李一南关注点在另一件事上:“花了多少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