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叶明等待科考的日子,他跟着他爹叶凌云开始整军。
京郊大营的校场上,烈日炙烤着三千禁军甲士的铠甲,反射出刺目的光芒。
叶凌云按剑立于点将台上,猩红披风在无风的空气中纹丝不动,如同一面凝固的血旗。
这位戎马半生的老将眯起眼睛,目光如刀般扫过台下队列——虽然空饷已经补足,但这些所谓的"精锐"站姿松散,眼中毫无杀气。
"韩烈!"
"末将在!"亲卫统领抱拳出列,甲叶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擂鼓!"
随着叶凌云一声令下,牛皮战鼓骤然炸响,沉闷的声浪震得地面微微颤动。
三通鼓毕,叶凌云脸色愈发阴沉——竟还有百余士卒未能列阵完毕,几个醉醺醺的军汉甚至跌跌撞撞地撞进了队列。
"这就是拱卫京师的精锐?"叶凌云的声音不大,却让前排校尉们额头渗出冷汗。
他缓缓抽出佩剑,寒光在烈日下格外刺眼:"未按时列阵者,今日加训两个时辰!若明日再犯,军棍伺候!"
中军帐内,叶明正在沙盘前忙碌。听到帐外传来的脚步声,他头也不抬地说道:"父亲,查清楚了。北营缺额三百七,南营缺额五百二,西营最甚——空饷吃了足足八百人的份例!"
他的指尖在竹简上轻轻划过,墨迹未干的数字触目惊心。
叶凌云冷笑一声,将佩剑重重拍在案几上:"赵德昌这老匹夫,连禁军的钱都敢贪!"
"不止如此。"叶明又铺开一张泛黄的图纸,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种符号,"这是各营武库清点结果。三成弓弦已经腐朽,五成枪头锈迹斑斑,铠甲更是破败不堪。若是狄人此刻打来,这些'精锐'怕是连一个时辰都撑不住。"
叶凌云沉默片刻,突然问道:"你有什么主意?"
叶明眼中精光一闪,指尖点向沙盘某处:"儿子以为,当从三处着手。"他从袖中掏出一卷名册,"其一,补实缺额。儿子已让户部调拨新军饷,但招兵要换路子。”
“专募边关退下来的老卒,每人多给五两安家费。这些人在边关见过血,比京城那些少爷兵强十倍不止。"
帐外传来士兵操练的呼喝声,叶明走到兵器架前,取下一把制式横刀。刀刃上的锈迹在阳光下格外刺眼。
"其二,严训新兵。"他又取出一卷帛书,"参照大哥的边军操典改制。每日辰时负重跑十里,未时枪阵合练,酉时箭术考核——连续三日不达标者,逐出禁军!"
叶凌云接过帛书,眉头渐渐舒展。但叶明接下来的话才真正让他动容:"其三,更新武备。咱们封地的铁匠坊已备下三千把新式横刀。"
他压低声音,从怀中取出一把短刃,"刀身夹了乌兹钢,破甲能力翻倍。三日后就能秘密运抵西郊仓库。"
叶凌云突然按住儿子肩膀,眼中闪过惊讶:"你早料到有今日?"
"盐引收上来的银子,总不能全填了国库。"叶明眨眨眼,露出狡黠的笑容,"总得给自家人留些傍身的家伙。"
"爹,还有一件事。"叶明从怀中取出一卷图纸,在桌上缓缓展开,"这是我设计的军备改良方案。"
图纸上详细绘制了各种改良后的武器和铠甲,旁边密密麻麻写着说明。叶凌云的目光立刻被吸引,粗糙的手指轻轻抚过那些线条。
"这长刀...形状奇特,似刀非刀,似剑非剑。"叶凌云皱眉道。
"此刀名为'陌刀',专为克制北方游牧骑兵设计。"叶明解释道,"刀身长而重,可劈可刺,步兵列阵使用,能有效阻挡骑兵冲锋。"
叶凌云眼中闪过惊讶:"老三,你何时精通兵器设计了?"
叶明笑而不答,继续展示其他图纸:"这是改良后的明光铠,我在关键部位增加了钢片防护,重量却减轻了三成。这是折叠弩,射程可达两百步,骑兵也能单手使用..."
叶凌云越看越是心惊。这些设计看似简单,却处处针对当前军队装备的弱点,绝非一时灵感所能及。
"明儿,这些...都是你想出来的?"叶凌云声音低沉。
叶明心中一紧。他知道父亲起了疑心,一个纨绔子弟突然精通军事确实可疑。
但他早有准备:"儿子在书院时便喜读兵书,后来又向府中老兵请教。这些设计琢磨了许久,只是以前没机会展示罢了。"
叶凌云深深看了儿子一眼,不再追问:"说说你的计划。"
叶明松了口气,从袖中取出另一卷竹简:"这是近三年禁军和御林军的军饷发放记录。我暗中核对过,问题很大。"
竹简展开,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人名和数字。叶明指着其中几处:"按照名册,禁军应有五万人,御林军三万。但我派人暗中清点,实际人数不足登记的一半。"
"什么?"叶凌云猛地站起,脸色铁青。
"此话当真?"
"爹,千真万确。"叶明沉声道,"各级军官虚报名额,冒领军饷已成惯例。更严重的是,现有士兵中老弱病残占了三成,真正能战的不足四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