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华一声令下,所有战俘被押送至大阳山矿区,投身劳动改造。
在这些人力的补充下,钢、铁、水泥产量迅速攀升。与之相应,钢筋、水泥,以及用于制作枪支子弹的预制钢锭、炮弹和子弹外壳的产量,也水涨船高。
从五峰山带回的几十名女子,一部分被安排到夏香那里,负责填充子弹火药,剩下的则进了新成立的炮弹工坊,从事炮弹填充工作。
此次剿匪,弹药消耗巨大,急需补充,尤其是炮弹。
此前炮弹仅陈玉华一人制作,储备本就不多,一场战斗下来,几乎消耗殆尽。
如今有了专门的炮弹填充工坊,炮弹储备问题迎刃而解,陈玉华还增加了炮弹种类,同时研发出了手榴弹,也加入了生产序列。
有了充足的炮弹,陈玉华在炮兵实弹训练时也不再缩手缩脚,隔三岔五就把炮拉到小阳山后山的山坳里进行试射,纠正五峰山战役中暴露的问题。
手榴弹的出现,给自卫队增添了一件强大武器,但同样需要训练。
考虑到其爆炸威力,陈玉华把训练地点选在小阳山山坳,并安排人员在周围警戒,一是防止村民误入受伤,二是避免炮弹和手榴弹的信息被敌方细作探知。
陈玉华深知,作战方式暴露得越晚,对自己越有利。
在外围房子进行第二层混凝土浇灌后的第三天,酷热难耐,连严铁牛的施工队都暂停工作。
就在这时,陈玉华家门前驶来一辆豪华马车,前呼后拥,气势不凡。
此前,陶梓被陈玉华任命为家中管家。他早就得到消息,知晓崔氏有重要人物要来合水镇,现在一看马车上的标识,便明白来人正是崔氏的重要人物。
陶梓心里清楚,自家主人将崔氏视作假想敌,于是计上心来。
他神色冷淡地与崔三点交涉,得知是崔氏家主第三子崔达理前来拜访后,故作遗憾地说:“贵客来得不巧,家主此刻不在家,出门练兵去了。”
原本神色有些傲慢的崔三点,听到这话,立刻不满地盯着陶梓:“这位管家,你都不去通报一声,怎么就知道陈校尉不在家?”
他事先打听过,陈玉华此时就在家中,才安排自家三爷前来。可这个小小管家,竟连通报都不愿意,直接以陈玉华不在家为由,想让三爷白跑一趟,简直吃了熊心豹子胆!
陶梓本就是故意刁难,想让崔达理在这炎炎烈日下多晒晒太阳。
听到崔三点态度恶劣,他语气平淡地反问:“我家主人在不在,我这个管家能不清楚?难不成你比我还了解?”
“你!”崔三点看着旁边对自己探头探脑的泥水匠,气得咬牙切齿。
平日里都是他受人恭维,走到哪儿都被对方管家热情接待,像今天这样不受待见,还是头一遭。
他擦了擦汗,恼怒道:“我家三爷亲自登门拜访,那是给陈玉华面子,你不过是条看门狗,竟敢阻拦,不想活了?”
陶梓被骂,心里窝火,但脸上并未显露。他反而笑着说:“哪家的狗跑到我家门前乱叫,再不离开,我可就要叫人打断它的狗腿了。”
骂人谁不会,他站在房子阴影里,对方却站在大门前暴晒,这“优势”可不能浪费。
崔达理在马车里等了许久,马车却一动不动。他开口问道:“为何还不进陈玉华家?”
马车里放着大块冰块降温,他倒不觉得热,只是等得有些不耐烦了。
马车旁,两个美貌侍女手持纸伞,即便如此,也热得难受。听到主人询问,其中一个侍女赶忙跑到崔三点身边询问情况。
崔三点狠狠地瞪了陶梓一眼,小跑着来到马车旁,把事情一五一十说了。
崔达理对崔三点的办事能力还是认可的,如此看来,就是陈玉华故意不见自己。
他心里有些恼火,但也不敢硬闯。
陈玉华如今兵强马壮,自己要是硬闯,说不定真会被他杀了。大乾朝律法规定,打死强闯自己领地的陌生人无罪。
不过,他有办法让陈玉华亲自来见自己。一个小小的校尉而已,想拿捏他并不难。
“转道去看望我那可怜的婶子吧!”
崔三点一听,便明白自家三爷的打算,立刻领命跑到前面带路。
陶梓看着马车队伍转向村里,微微皱眉,心想崔达理可能是去找陈氏宗族族长了,赶忙快步向家里走去。
回到院子,陶梓就看到陈玉华正吹着电扇,吃着冷饮。他连忙上前,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接着有些尴尬地说:“主人,等会儿说不定族长会派人来请您,您恐怕得顶着大太阳走一趟了。”
陈玉华哈哈一笑,满不在乎地说:“你做得很好!崔氏三爷又怎样,到了咱们家门口,说不见就不见。不管谁来请,都说本校尉不在家。再问就说去了大阳山,不知何时归来。”
他不清楚崔达理找自己所为何事,但肯定没什么好事,更不会再来给自己送钱粮去剿匪,先晾他一段时间再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