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上写道,整地一次施入一次基肥,一般以农家肥为主。
高产田以亩施肥2500公斤为宜 这基肥是什么意思?2500公斤是多少?农家肥又是什么?还有这尿素和氮肥又是什么。”
未等赵峥回答李世民又道:
“非是世民心急,看完这篇文章,只觉通俗易懂,且上面言说可增产至260多公斤,我大唐如今一亩地粟产量仅五斗有余,70余斤。世民不解其意,所以着急。”
赵峥大概讲解了公斤的概念,并换算成唐的计量单位,小米约亩产433斤。
而且这个还是几十年的农书在那个不发达的时候的指导书。
现在是3-400公斤,直接翻了一倍有余。
这下不仅仅是李世民和李泰惊呆了,旁边的长孙皇后和汝南也惊呆了。
三小只倒是完全不懂其中概念一脸懵圈的看着自己的阿娘怎么突然抬头看阿耶那边。
“贤弟所说可是真的?“李世民激动的握着赵峥的手臂。
卧槽,这老登!手臂被捏的生疼,赵峥赶紧挣扎让李世民放开。
李世民这才一脸歉意的放开手:“贤弟勿怪,实在是世民过于震惊。”
说着还一脸期待的看着赵峥,想马上求证。
“是真的,不过影响因素过多,并不是说真的就有这么大差距”。
顿了一下又道:
“我那边的小米也就是粟米,之所以有这么高的产量,一方面是因为肥料的广泛应用,这个是增产的关键。
其次是种子的改良,这个是同样的耕作情况,优选良种,自然一代比一代高产。
其三是精耕细作。据我所知,目前大唐应该是做不到,大唐实行均田制,18岁以上男子,分田百亩。
一百亩大概相当于我那边的81亩地。
81亩想实现精耕细作,在我这边世界没有大量农机协作根本做不到的。”
“贤弟对我大唐竟是颇为熟知?”
李世民听的连连点头又有些惊讶,不过才来2次的赵峥连大唐的分田制度都熟知,确实很不合常理。
李泰和长孙皇后也是一脸奇怪。
靠,说漏嘴了,要不要坦白呢?
算了,先糊弄过去再说。
“啊哈哈,这都是跟着汝南学的,毕竟来到大唐还是需要多了解一些大唐的信息。”
说着偷偷跟汝南使了下眼色,汝南此时有些像那个手指自己的表情包。
见自己阿耶等三人看过来,连忙道:“是啊,我告诉赵郎君的。”
心里松了一口气,暗暗给汝南点赞,回头必须狠狠奖励她。
还好,现在重点不是这个。
李世民又问,
“这精耕细作之术可否在大唐实行?便是能增产两三成也使我大唐更多百姓吃饱肚子,这是福泽万民的大功一件啊。”
“应该是可以的,不过我也不能保证有多少产量,最好还是先找一块地实验一下再推广更为稳妥。”
“二郎,渭南县还有一片皇庄,不如就从那边试种吧。”连长孙皇后也坐不住了。
“此事还请贤弟倾力相助”,打定主意的李世民拜道。
赵峥赶紧搀扶,并表示一定会全力协助指导。
赵峥留了个心眼子,说的指导,而不是自己干。
自己哪会种地,拿着书做个解释指导都是只能说勉强。
李世民在赵峥答应后大喜,表示今晚设宴,让赵峥务必参加。
随后开始讲具体实施安排。
“贤弟,这番安排,你看可还合适?”
“渭南那边用不上两万亩那么多,只需要择十亩,分为20块实验田,
一组以肥料做变量,一组以耕作方式为变量来参照,找到合适的种植方式即可。”
“还有一件事,这牵头之人,陛下准备让谁来?先说好,我可没时间一直呆在大唐。”赵峥先打上预防针。
“阿耶,儿愿意分忧!”李泰一见机会来了,马上自荐道。
“青雀能心系民生,我心甚慰!既然你有此心,便你来主持。“李世民欣赏的看着自己的嫡二子。
“不可!“赵峥刚想反对,长孙皇后先出声了,
”青雀年龄尚幼,不可担此重任,此事关乎国家大计,陛下慎之!”
这下没有腻乎的称二郎,而是称职务,说明长孙皇后是很严肃的。
李泰此时也面色尴尬,有些下不了台。
有这么一个好助攻,赵峥也赶紧开口,
:“陛下,此事最好是有精通农事的人来主持,在民间还要有一定威望,这样将来推行也会更容易让百姓接受。”
“青雀,天资聪颖,尤善属文,朕还要将农书重新修订,青雀为天子嫡子,代朕行事,不是甚为合适?”
李世民还想坚持下自己的想法,这边长孙皇后直接炸毛了。
“陛下,妾以为不妥,越王已恩宠甚重,陛下已已特许之不之官,今又让越王主持农书编纂以扬其名,陛下如此置太子于何地?”
李泰脸色涨红,见事不可为,赶紧跪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