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衡又激动的继言:
“有了这契约,公田下放百姓,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农耕大兴,长安的繁荣指日可待,司隶七郡必将焕然一新!”
一炷香后,子墨给了站在旁边的班超一个让众人安静的手势。他的手势简洁而有力,仿若在指挥着千军万马。班超会意,立即大声示意众人安静。
子墨用犀利的眼神扫了一眼全场,那眼神仿若一道闪电,划过众人的心头。缓缓言道:
“诸位看了本王对司隶七郡建设经济特区的方案和关于七郡之地公田下放给百姓耕种契约有何建议和想法?请现在提出意见。”
子墨又扫视了一眼全场,霸气森然。停了三息以后,见无人出列,又继续言道:
“如果说得在理,我们现在及时调整。若是没有什么意见,七日后召开司隶七郡郡守及各县令参加的司隶七郡经济建设发展大会。”
这时候,长安京兆尹林枫出列言道:
“司隶大人,七郡各地郡田皆是各地世家,乡绅,地主统一租种。这是朝廷大司农定下的规矩。这些世家、乡绅、地主家大业大,管理有序,收租便利。
若直接租给细农,他们分散各地,组织管理困难,且这些细农大多目不识丁,狡黠者众多,极有可能拖欠租金,导致朝廷损失惨重。
再者,他们目光短浅,只图眼前利益,哪懂得好好经营田地 。”
而此时,假佐吏含笑出列,手中拿着一本厚厚的的记录册,那记录册上密密麻麻的字迹,仿若在诉说着世家的罪恶。朗声说道:
“大人,诸位请看!就说那河东郡的王家,收租时大斗进,出粮时小斗出,百姓苦不堪言。
还有那河南郡的李家,与当地县令勾结,瞒报田亩,朝廷税收大量流失。这些世家、乡绅、地主,表面上为朝廷管理田亩,实则中饱私囊 !”
子墨听了含笑有理有据,有名有姓的指证,大怒道:
“大司农之前定下的规矩,早已不适用于司隶七郡当下的经济发展,改革势在必行!在司隶七郡之内,所有政策和权力皆由本司隶校尉制定,不受大汉以往任何规则和制度的约束与限制!”
林枫听了子墨斩钉截铁的霸气之言后,不敢再说什么。其它本来打算反对的京兆尹官员也赶忙紧闭口。
林枫知道这件事已经无可改变,于是急忙上前高呼:
“司隶大人高瞻远瞩,我等坚决支持和配合司隶大人的特区改革发展和建设。”
其它京兆尹官员见林枫转向,全部躬身敬礼齐呼:
“我们坚决支持和配合司隶大人的特区经济建设工作。”
子墨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随后,子墨将目光转向林枫,趁势沉声道:
“京兆尹林大人,本王要你划出长安城外最少一万亩的土地,来做为经济特区一系列工坊生产的基地。”
林枫一听,心中叫苦不迭,脸上却堆满了为难之色,拱手说道:
“司隶大人,这长安城外土地,多有主属,且关乎民生农事,骤然划出如此大面积土地,实在是难啊。再者,此事涉及诸多繁杂事务,需从长计议….”
子墨面色一沉,目光如电,直视林枫,冷冷道:
“京兆尹林枫,本王奉命改革,此事关乎大汉兴衰,岂容拖延!若你不能妥善解决,本王不介意换个能做事的人来担当此任!”
林枫心中一震,子墨这番话无疑是在以撤职查办相威胁。他心中虽有万般不愿,但也不敢公然违抗。
此时,林枫属下的一名官员站了出来,拱手道:
“司隶大人,此事确有难处。长安城外土地划分,牵一发而动全身,若贸然行事,恐生民乱。”
林枫故作内难道:
“城南膏腴皆属郭太后外戚.. 郭家。”
话音未落,含笑掷出密账:
“永平三年,林大人以每亩三百钱强购民田,转手万钱售与郭氏家族“
绢帛落地展开,赫然是郭氏徽记。”
南中英闻言,上前一步,神色坚定地愤然道:
“《吕刑》有云:官吏与民争利者,刖!“
班超适时出列,杀气腾腾,甲胄撞击声如催命符。
林枫伏地战栗,官帽滚落露出早生华发,昔年逼死杜衡父亲的嚣张气焰尽化冷汗涔涔。
南中英继言道:“刚才那位大人所言差矣!如今大汉欲兴,改革势在必行。工坊建设乃强国之基,能为百姓提供生计,促进经济繁荣。
至于土地划分,可合理规划,给予持者补偿,又怎会生民乱?”
马林也站出来,义正言辞地说道:
“我等为大汉臣子,当以国家利益为重。司隶大人此举,是为大汉谋福祉,岂可为些许困难而退缩?”
马融也跟着附和:
“正是,若因一时之难而放弃改革,大汉何谈兴盛?往昔我祖马援将军,南征北战,为大汉开疆拓土,不惜马革裹尸。今司隶大人革新之举,亦是为保大汉江山稳固,我辈当全力拥护,岂可为眼前琐碎之事阻碍大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