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 01》完结章
在本次《家乡美 01》的旅程中,我们一同深入探寻了家乡五莲县和临县莒县桑园镇临镇的独特魅力,如今,这场精彩的旅程即将画上句号。
五莲县,宛如一颗镶嵌在鲁东大地的璀璨明珠,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属青州,周朝时属莒国,历经岁月的沧桑变迁,于 1947 年建县,1983 年隶属日照市。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处于鲁东低山丘陵与鲁中南低山丘陵的衔接地带,崂山支脉贯穿全境,让这里地势中部低山隆起,南北倾斜,103 座海拔 100 米以上的山峰如卫士般守护着这片土地,马耳山更是以 706.7 米的雄伟身姿成为全县的最高点。
五莲的气候四季分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赋予了这片土地丰富的物产。潮白河、付瞳河、袁公河等河流如灵动的丝带,放射状分布在这片大地上,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这里文化底蕴深厚,丹土遗址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期等多个时期的连续扩展城址在此被发现,大量珍贵文物出土,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代文明的神秘一角。
而五莲的旅游资源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五莲山与九仙山隔壑并峙,宛如两颗璀璨的星辰闪耀在鲁东大地上。五莲山方圆 13 平方公里,主峰高耸入云,植被丰茂,怪石嶙峋。苏轼曾赞誉五莲山“奇秀不减雁荡”,山上的光明寺是明代皇家四大名寺之一,齐鲁佛教圣地和江北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侔云寺则是清初山东四大禅院之一,它们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朝拜和游览。
莒县桑园镇临镇,同样有着独特的韵味。它位于莒县东北部,与五莲县接壤,宛如一颗镶嵌在两县交界处的绿宝石。这里生态环境优美,素有“天然氧吧”之称,是莒县的东大门和县域东部重要的生态屏障。
桑园镇的山水资源丰富多样。境内有 10 万亩山场,283 座山头,宝珠山、凤台山东西相望,影鸡山、仙姑山南北呼应,仿佛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袁公河如一条碧绿的丝带,蜿蜒穿行 13.8 公里,流经 21 个村庄,流域面积达 100 余平方公里。11 道独具特色的拦水坝蓄起 11 个波光荡漾的水面,2 座小(一)型水库、23 座小(二)型水库和 110 余座塘坝,总蓄水量达 3000 万立方,为农业灌溉和生态调节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这里的文化旅游资源也极为丰富。拥有 1 处中国传统文化村落、1 处省级湿地公园、1 处省级水利风景区、1 处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区、1 各省乡村旅游重点村、2 个省级旅游特色村和 3 出省精品采摘园。柏庄古村、石龙峡景区、丽青山风景区、宝珠山采摘园、袁公河湿地公园、万子山果蔬基地、莲生湖垂钓园、凤台山黄桃基地等文化旅游项目串点成线,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在农业方面,桑园镇规划布局了北部黄桃、中部大樱桃、南部干鲜杂果“三个万亩片区”,配套建设了完善的现代农业园区,吸引了 20 余家工商资本上山下乡。百禾嘉农业众创基地按照“企业领头、合作社服务、互联网销售、农户跟进”的发展模式,打造了桑园鲜食地瓜、玉米特色产业企社联盟共同体,实现了“三端并联、三产融合”,为全镇的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同时,注册的万子山、柏庄古村、袁公河等“老家桑园”特色品牌 10 余个,让“桑园的,无公害的、绿色的、有机的”农特产品牌响彻四方。4 种果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6 种农产品通过无公害食品认证,彰显了这里农产品的优良品质。
工业上,桑园镇规划布局立盈产业园,依托立盈机械的雄厚技术实力,形成了微耕机制造、汽车配件、精品刀具、大型农机具等 4 大板块。企业积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了从家庭作坊向行业首企、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单一企业向产业园区、农民向产业工人的“四个转变”。通过重视科技创新,与科研团队合作,成功研发大型玉米联合收获机,企业在全县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攻坚突破动员大会上作典型发言。目前,企业年产微耕机 10 万台、大型农机具 2000 余台、汽车配件 5 万台(套)、精品刀片 1 叶片、大型农机具 1000 台,产品远销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回顾《家乡美 01》的点点滴滴,我们从五莲县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到桑园镇临镇的生态资源、产业特色,都进行了深入的探寻和介绍。这些家乡的美景、文化和故事,是我们共同的宝贵财富,它们承载着我们的记忆和情感,也展现了家乡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潜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