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子知陈必亡
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
周定王派单襄公出使宋国,此后又借道陈国去访问楚国。
火朝觌矣,道茀不可行也。
已是清晨能见到大火星的季节了,道路上杂草丛生无法通行,
候不在疆,司空不视涂,
负责接待宾客的官员不在边境迎候,司空不巡视道路,
泽不陂,川不梁,
湖泽不筑堤坝,河流不架桥梁,
野有庾积,场功未毕,
野外堆放着谷物,谷场还没有修整,
道无列树,垦田若艺,
路旁没有种植树木,田里的庄稼稀稀拉拉,
膳宰不置饩,司里不授馆,
膳夫不供应食物,里宰不安排住处,
国无寄寓,县无旅舍。
都邑内没有客房,郊县里没有旅舍,
民将筑台于夏氏。
百姓将去为夏氏修筑台观。
及陈,
到了陈国都城,
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南冠以如夏氏,
陈灵公与大臣孔宁、仪行父穿戴着楚地流行的服饰到夏氏家玩乐,
留宾不见。
丢下客人不会见。
单子归,告王曰:
单襄公回朝后告诉周定王说:
“陈侯不有大咎,国必亡。”
“陈侯如果不遭凶灾,国家也一定要灭亡。”
王曰:“何故?”
周定王问:“为什么呢?”
对曰:“夫辰角见而雨毕,
单襄公答道:“角星在早晨出现时表示雨水结束,
天根见而水涸,
天根在早晨出现时表示河流将干枯,
本见而草木节解,驷见而陨霜,
氐星在早晨出现时表示草木将凋落,房星在早晨出现时便要降霜了,
火见而清风戒寒。
大火星在早晨出现时表示天气已冷,该准备过冬了。
故《先王之教》曰:‘雨毕而除道,
所以先王的教诲说:‘雨季结束便修整道路,
水涸而成梁,草木节解而备藏,陨霜而冬裘具,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
河流干枯便修造桥梁,草木凋谢便储藏谷物,霜降来临使备好冬衣,寒风吹起就修整城郭宫室。’
故《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
所以《夏令》说:‘九月修路,十月架桥。’
其时儆曰:“收而场功,偫而畚梮,
届时又提醒人们说:‘结束场院的农活,备好土箕和扁担,
营室之中,土功其始,
当营室之星见于中天时,营造工作就要开始。
火之初见,期于司里。’
在大火星刚出现时,到司里那儿去集合。’
此先王所以不用财贿,而广施德于天下者也。
这正是先王能够不费钱财而向民众广施恩惠的原因啊。
今陈国火朝觌矣,而道路若塞,
现今陈国早晨已能见到大火星了,但是道路已被杂草堵塞,
野场若弃,泽不陂障,
农村的谷场已被废弃,湖泊不筑堤坝,
川无舟梁,是废先王之教也。”
河流不备舟桥,这是荒废了先王的遗教。
“《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
“周代的制度规定:‘种植树木以标明道路,郊外提供食宿以款待旅客。
国有郊牧,疆有寓望,
国家有专设的牧场,边境有接待宾客的设施,
薮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灾也,
洼地里有茂盛的水草,园苑中有林木和水池,这都是用来防备灾害的。
其余无非谷土,民无悬耜,野无奥草。
其余的地方无不是农田,百姓没有闲置的农具,田野没有丛生的杂草。
不夺民时,不蔑民功。
农时不被耽误,劳力不被浪费。
有优无匮,有逸无罢。
生活富裕而不穷困,百姓安逸而不疲惫。
国有班事,县有序民。’
都城中各类人员职责分明,郊外的民众劳作井然有序。’
今陈国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
如今陈国的道路无法辨认,农田埋没在杂草丛中,庄稼熟了无人收割,
民罢于逸乐,是弃先王之法制也。
百姓为国君的享乐而疲于劳作,这是抛弃了先王的法度。
“周之《秩官》有之曰:‘敌国宾至,
“周的《秩官》上说:‘地位相等国家的宾客来访,
关尹以告,行理以节逆之,
关尹便向上报告,行理手持符节去迎接,
候人为导,卿出郊劳,门尹除门,
候人引路,卿士到郊外表示慰问,门尹清扫门庭,
宗祝执祀,司里授馆,司徒具徒,
宗祝陪同客人行祭礼,司里安排住处,司徒调派仆役,
司空视途,司寇诘奸,虞人入材,
司空视察道路,司寇查禁奸盗,虞人供应物品,
甸人积薪,火师监燎,水师监濯,
甸人运送燃料,火师照看火烛,水师料理盥洗,
膳宰致饔,廪人献饩,司马陈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