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怎么说,郑芝龙成了明面上的海洋魁首。
‘贵族’恭维的感觉很爽,很兴奋,与众人频频举杯。
郑芝龙确实有资格让人佩服,三年前陆天明到泉州,说过一句话:史册中贫民奋斗的榜样,白手起家的典范。
一句话把郑芝龙夸的红光满面,满饮一壶。
郑父乃库吏,官府的奴婢,比陆天明出身还低好几阶。
天启元年,郑父去世,郑芝龙十六岁,有三个兄弟等他养活,靠舅舅接济不长远,继续做库吏肯定饿死,男子汉大丈夫,得出人头地啊。
福建集齐了大明八成海商,郑芝龙眼看别人都发财,认定自己也能,舅舅黄程就在濠境替佛郎机人做生意。
既然决定做海商,两肩顶一头,盲目蛮干不行,走泉州市舶司贩卖一点货物也不行,没那本钱,也没势力。
孤身一人的郑芝龙用仅有的银子乘船到濠境,靠舅舅引荐,以及他自己的聪明伶俐,成了佛郎机商会的信差。
利用这个渠道,短短两年,郑芝龙就成了海商中的掮客,为了取得佛郎机人的信任,他学习葡语,入天主教,不到三年,一个穷小子就能替佛郎机人走商了。
天启三年,第一次到倭国,结识了颜思齐和李旦。后者有二十条船,看郑芝龙聪明,非常喜欢,招入麾下,认为义子。
一年后,李旦派他到夷州与红毛鬼做生意,郑芝龙在这期间学会了倭语、尼德兰语,绝对的语言奇才。
不止如此,李旦与大佛朗机人有仇,表面上做生意,暗地里却一直在吕宋附近劫掠商船。
郑芝龙明面上是佛郎机、红毛鬼、倭国、福建的海商掮客,暗中还是一股独立的海盗,苦练箭法抢劫。
仅仅一年时间,他就把李旦的二十艘大船变为120艘,这时候李旦去世,他成为大头领,掉头返回倭国,决定开始经营基地。
娶倭女,定居平户,成为幕府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的座上宾,语言之外,又学了一身凌厉的刀法。
幕府执行闭关锁国之策后,郑芝龙成为唯一合法停靠长崎、江户的船队,以此为基础,扭头开始收拾海盗,垄断东海贸易。
天启七年,大小佛郎机人、红毛鬼、倭国、朝鲜、闽浙海商由郑芝龙牵头,在夷州举行谈判,他一人熟知五种语言,正式成为外海公认的大头领。
从他孤身一人外出闯荡,到成为一方势主,仅仅七年啊。
陆天明就算‘先知’,也比不过他,不得不佩服,绝对是贫民翻身的榜样。
这之后由福建海商‘引荐’,巡抚‘招安’,郑芝龙顺势成为水师参将,有了官身,实力一年翻一番,一手教训海盗,一手打压欧罗巴人,再过七年,已成为实实在在的南国之主。
郑芝龙的奋斗史可比努尔哈赤快多了,他们有一样的聪明,打压海盗毫不手软,但面对明人,立刻换一副面孔,从不凌威,主打一个和气生财。
再加上他合理布局基地,大方养军,其他竞争对手只有溃败。
七年前的一官帮,早已改变性质,现在叫‘五商’。
这是个组织,不能单纯算商号,也不能说是郑氏的武装人马,与陆天明的商号性质差不多。
五商分山、海两路。遍布沿海、朝鲜、倭国、夷州、南海。
山路又分为金、木、水、火、土五行,分地域、分品类,专门负责采购大明货品,总部设在杭州湾的海岛,叫‘裕国’库。
海路分为仁、义、礼、智、信五行,同样分地域,主要负责贩运东西两洋货品,总部在泉州,叫‘利民’库。
十行均有大族豪商参股,两库的负责人分商、账、卫三人,也就是朝廷军政法三司的变种,直属郑芝龙亲身领导。
这架构完全是一个海匪想出来的呀,比红毛鬼的东印度公司更团结,更具‘攻击力’,没有陆天明太行商号那么分工明确,但也保证了绝对的领导。
开天辟地,空前绝后,能不让人佩服吗?
郑芝龙在海上的名号不是总兵官,更不是‘大头领’,他有一个大明内外、海陆共同的称号:招讨大将军。
所以倭国、欧罗巴才称呼他为明帅。
虽然不是朝廷的封号,招讨大将军可比总兵官名号响亮多了。
作为聪明人,郑芝龙有明确的底线:尊重并维护大明主权,不惹事,更不会分裂独立。
但又带来另一个问题,他是个官迷,明知自己走了‘将门’一途,时刻想着当督抚一类的官,总想牧政一方。
夷州就是他梦想当督抚的一个实验,陆天明不能笑话,反而该赞叹。
郑芝龙永不会突破皇天后土、天子君王的思维穹顶,他对郑家的极限理想,就是为中原政权牧守海洋。
但他的身份和势力,极难获得中枢朝廷的信任,更别想获得天子的信任,就算你匍匐也不行,这就是他以后成为悲剧的根本原因。
有了地盘,有了钱粮,有了属下,郑芝龙时刻在纠结朝廷与他家的关系,为此更加努力做贵人的朋友,商路是越繁茂了,身份没有任何改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