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五。
按照五日一小朝,十日一大朝的规矩。
今日仁智殿坐的人不少,主事以上都来了。
主位公桌上厚厚的条陈,让每个人充满期待。
“拜见上位!”
陆天明从外面进门,把忐忑等待的朝臣吓了一跳,慌忙见礼。
陆天明点点头,一边揉眼一边落座,好似通宵达旦研究条陈。
“诸位大人请坐,这几天陆某看了大家的条陈,怎么说呢,感慨颇多,收获很多,诸位不愧是圣人门徒,大明柱国。”
陆天明从不夸人,突然这么说,众人还不好意思,齐齐躬身,“上位谬赞,下官惶恐。”
“哪里是谬赞,陆某自己设想了很多条陈,与诸位的一对比,好像有点短视,拿不出手,陆某应该与诸位学习。
比如首辅说,遇事内阁应该与六部先商议初步结果,不能在朝会上打嘴炮,此言直击朝政弊端啊,朝事艰难,就是空耗精力过多。
阁臣何大人说,礼部应该有专职的教化巡使,监督各地学政,大善之言,这才是真心为百姓考虑。
户部有税兵,都察院有法兵,刑部有治安兵,尚书于时煌、都御史孔贞运、大司寇冯英重点都在强调士卒如何执法,强调律法慎重,这是谋国之言。
阁臣王应熊,吏部、礼部、工部、兵部,都提到了下臣选择标准,任何人不能随便调动,人事混乱就是国策混乱。
议政部的清流详细列举如何监督,何事监督,他们这不是为了自己监督,完全是在帮助大家履职。
总之。
一个字,好。
两个字,详尽。
陆某在诸位的条陈中,看到了谦谦君子的报国热忱,看到了能臣敢于承担国事的勇气。陆某代表大明百姓,感谢诸位。”
陆天明越说越客气,突然站起来鞠躬,把朝臣吓得匍匐,连道不敢。
“不要这么谦虚,坐坐坐!”
他众人搞不会了,就算你想用人,不找个人立威?
陆天明不管他们,笑着落座,“不瞒诸位,陆某把条陈都抄录下来了,还得向诸位学习。”
啊?!
众人对视一眼,啥情况?
“哦,对了…”
陆天明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众人内心齐齐吁气,这才对嘛,还是要立威。
接下来说的完全与他们想的不一样。
“首辅温体仁还有一个条陈,陆某深以为然,在这里与众人说说,那就是条陈不能立刻执行,得送到议政部,由诸位大儒君子过目,代陆某复审,代陆某行权。
议政复审期间,条陈所涉之人可以到衙门辩论,就在原先的左右两个都督府,理不辩不明,只要议政通过,陆某立刻用印执行。
当然,时间不能太久,还是五天吧,诸位觉得怎么样?”
众人看向温体仁,满脸赞叹,老温你牛逼啊,敢从这位手里直接抢权。
温体仁低头没说话,冯铨带头躬身,“下官附议,言路畅通,盛世之兆。”
众人回神,连忙跟着躬身,“下官附议!”
“好好好,只要大家团结,没有迈不过的坎。这最后一件事,陆某思量许久,以前衙门总是各种人事关系繁杂,导致人人掣肘,效应底下,所以才让诸位举荐人事,这几天反复琢磨,实在不妥…”
众人低头垂手,得,还是白扯。
“不妥在哪里呢?羞羞答答,欲拒还应,虚伪至极,大明这么大的疆土,靠一个人、两个人怎么能行,怎么办呢?
温首辅勇气过人,给陆某提供了一个建议,甚好甚好,那就是主事以上、都察院全部、议政部全部,集体推举首辅。”
众人猛得抬头,看向温体仁的眼睛冒绿光了。
陆天明继续点头,“这建议不错,首辅既然是大家选出来的,那就一定会团结做事,陆某唯一的要求是每年一推举,政绩不行,自然由别人来当。
当然,竞争者只能是六部尚书,别人不行,官要一级一级当。
所以,从今天开始,内阁改制,尚书全部入阁,常驻阁臣定为三人,一主两副,成为定制,撤首辅之称,定号总理,意寓总理天下政务。
那既然总理乃大家推举,尚书也是同理,但得多一个步骤,由总理提名,然后尚书提名左右侍郎和各司主事。
以后中枢重臣必须通过议政审核,尚书、总理、仁智殿,三级用印,即可上任。
这么做都是为团结一心施政,议政和都察院对所有官员一年一审,若人浮于事,或贪腐枉法,提名他的上官终身担责。”
陆天明说完了,把其中一本条陈扔给温体仁,“这是首辅的…哦,不对,这是总理的条陈,内容非常详细,大家都学学,这国家啊,就得一群人管理,群策群力,永远不会犯错,诸位觉得怎么样?”
扑通~
众人齐齐下跪大拜,“上位圣明,圣人现世,臣等有幸。”
“那就是赞成了?好好好,诸位准备去说服议政部督政的君子们吧,陆某可帮不了诸位,想必诸位也不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