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各地抗清形势,乡绅厚颜无耻
七月中旬的江南,很热…很热。
李毅光着膀子躲在中军大帐内,营中将士也多是如此,苦苦忍耐酷暑的折磨。
“这么热的天气,多铎想大动干戈也不容易吧!”
李毅从水桶中捞出毛巾擦拭身上的汗水。
从攻克杭州开始,每一天都很重要。
李毅能想到江南各地一定有无数人被这个消息鼓舞,一定有无数人被李毅发布的‘反剃发令的檄文’激起心中的热血。
松江府,昆山县城,原郧阳府院士王柞、知县杨永等人集合义民,杀满清委派的县令闫才,推王新义为帅,起兵反清。
嘉定县城。
乡绅候峒相约城内所有士绅,把城中百姓分上中下三等,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城头树立“嘉定抗清义师”大旗,筹集银两往四处募集义兵。
苏州府。
原史可法幕僚吴云易在太湖组建义师,集合水舟百艘,攻下吴江县城。
江阴城外。
三百名留着鼠尾辫的清军小跑着前进,他们是奉常州知府之命,前去围剿盘踞在江阴县城的反清义士。
清风林树木茂密,走在这里格外凉爽。
清军跑到这里,速度就慢了下来。
再往前就到江阴县城了,按照常州知府给出的赏格,他们剿杀暴民后可以自由劫掠,想想怎么看都是个美差。
清军佐领走得累了,当即举起手来:“停下,就地休息,半个时辰后到江阴杀了那帮不知死活的贱民!”
一众清兵乐得如此,分成几堆坐在路边,不断扯着湿透的衣衫。
“砰!”
树林内传来一声铳响,随后便听到清军斥候发出一道惨叫。
众清兵大吃一惊,连忙从地上站起来,一边收拾兵器,一边东张西望。
“弟兄们,杀光这些清狗!”
树林内的喊杀声如同八月的钱塘江潮水,持刀的义军从四面八方涌出,数量足有万人。
三百清军就像狂风大浪中的小船,只不到一个时辰就被义军卷起的大浪拍翻。
傍晚的时候,三百颗留着鼠尾辫的首级挂上了江阴城头。
杭州城。
杨国忠正仔细检查城防,在看到几门铁炮后,问向身旁的炮兵:“这几门铁炮用了多久?”
炮兵如实回道:“五年了!”
“打一炮试试!”
“遵命!”
杨国忠摸了摸炮管,烈日暴晒后铁炮的炮管比砖石更烫。
杨国忠见识过铁炮的威力,但从未见过杭州城头这般大的铁炮。
炮兵准备妥当后向杨国忠做出请示,得到杨国忠许可后,开始点燃火绳。
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猪头大小的铁球砸在远处的河道中,激起一大片水花。
杨国忠一边转身离开这个炮位,一边对炮兵吩咐道:“每隔一个时辰开一炮,把城头所有的铁炮都试一遍!”
“遵命!”炮兵恭敬回应。
杨国忠见过最坚固的城池是北京城,其次是大同城,再次便是杭州城。
杭州城陆上四门都有三道铁闸,都设有瓮城。
现在让杨国忠感到棘手的是,杭州城太大而守军太少,如果宁绍军都守在城头便无法控制城内。
从清晨巡视到午后,杨国忠一路认真查看,挑出城防的各种毛病,身后的亲兵在他不满意的地方都做了标记。
就在杨国忠巡视完最后一个炮位没多久,一个亲兵飞速奔来,拱手禀告道:“杨参将,杭州城内曾在朝廷担任过五品以上官职的士绅,现在都到巡抚衙门了。”
杨国忠点点头,最后扫了一眼各处防位,然后在亲兵的簇拥下回到巡抚衙门。
这时,巡抚衙门后院内站着七八十人。
他们清一色都光着脑袋,原本他们是不想剪辫子的,接到杨国忠的召令后也不得不剃了个光头。
因为按照宁绍军颁布的命令,再留辫子出门就该斩首了。
由于等了半个时辰也没见到正主,士绅们闲着无聊,便彼此打着招呼。
可当众人看到各自光亮的大脑袋,都不禁感觉极为尴尬。
为了消除尴尬,士绅们三三两两地抱怨起来。
“这新上任的杭州镇守究竟是什么人啊,竟敢如此无礼地对待我们?”
“是啊,我们可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居然被晾在这里干等!”
“依我看啊,鲁王殿下任用这样的人担任杭州镇守,怕是没有什么好下场!”
“不错,鲁王殿下用人不明,这南明新朝廷怕是没希望了!”
这些士绅面对博洛等满人时,一个个垂头顺目,百般讨好,生怕惹得满人不痛快。
可现在呢?
他们只是多等了一会,嘴巴便开始不老实起来。
在大明,士绅地位尊崇,议论朝政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这些士绅虽然降过满清,虽然剃了头发,可依然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当杨国忠带着亲兵进入巡抚衙门后院时,情况又大为不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