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妈看到后,直摇头说:“这草莓咋这么贵哟,在我们农村,自家地里种的菜又新鲜又不要钱。”
晓琳笑着解释说城里的水果都是从外地运来的,运输成本高,所以价格自然就贵了。但李大妈还是觉得晓琳不会过日子,这么贵的水果说买就买。
晓琳爱干净,每天都要换衣服,并且及时清洗。她觉得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不仅自己心情好,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她会把衣服分类整理好,然后放进洗衣机里,按下按钮,听着洗衣机的轰鸣声,仿佛在演奏一首生活的交响曲。
而李大妈却觉得太浪费水了,在农村,衣服都是攒几天一起洗。有一天,晓琳看到自己前一天换下来的衣服被李大妈放在一边,准备多几件一起洗,心里有些不舒服。
她对李大妈说:“妈,衣服还是及时洗比较好,不然会有味道。”
李大妈却不以为然地说:“等多几件一起洗,省水。”晓琳看着李大妈,不知道该怎么继续说下去,心里暗暗叹气。
矛盾在一个周末彻底激化了。晓琳为了增进和朋友们的感情,邀请了几个好朋友来家里做客。
她提前买了很多水果和零食,还精心布置了客厅。她把沙发上的靠枕摆放得整整齐齐,如同等待检阅的士兵;在桌子上摆上了鲜花,那鲜艳的花朵如同美丽的仙子,散发着迷人的香气,想让朋友们感受到家的温馨。
李大妈看到晓琳买这么多东西,心疼得不行,不停地念叨着浪费钱。当晓琳的朋友来到家里后,李大妈热情地招呼着,拿出水果和零食让大家吃。
可她那一口浓浓的乡音让晓琳觉得有些尴尬。朋友们走后,晓琳委婉地对李大妈说以后说话声音可以小一点,乡音也尽量改改。
李大妈一听就不高兴了,说:“我这乡音咋了?我一辈子都这么说话。”
晓琳也觉得委屈,说:“妈,我也是为了大家交流更方便嘛。”
除了生活习惯,婆媳之间的饮食习惯也大不相同,矛盾愈发激烈。
晓琳喜欢吃清淡的食物,经常做一些蔬菜沙拉、清蒸鱼之类的。她觉得这样的饮食健康又营养,还能保持身材。那蔬菜沙拉色彩斑斓,各种蔬菜搭配在一起,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清蒸鱼鲜嫩可口,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而李大妈习惯了农村的重口味,觉得这些菜没味道。
有一天,晓琳做了一份蔬菜沙拉当晚餐,李大妈看着那一盘生的蔬菜,皱起了眉头:“这咋能当饭吃呢?一点油水都没有。”
晓琳解释说这样吃健康,李大妈却不认同:“健康啥呀,吃了不顶饿。”
又一次,李大妈做了一大锅炖菜,放了很多盐和辣椒。那炖菜香气扑鼻,辣味十足。
晓琳吃了一口,就被辣得直咳嗽。晓琳说:“妈,以后少放点盐和辣椒吧,对身体不好。”
李大妈却觉得没味道不好吃:“在农村我们都这么吃,也没见有啥不好。”
就在婆媳关系紧张的时候,家庭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大明夹在母亲和妻子之间,左右为难。他既不想让母亲伤心,也不想让妻子受委屈。
有一天,大明下班回家,推开门就感觉到了家里的气氛不对。母亲和妻子都沉着脸,谁也不说话,整个房间里弥漫着压抑的气息。
大明心里一紧,知道矛盾又升级了。他试图调解婆媳之间的矛盾,一会儿安慰母亲,说晓琳不是故意的,让母亲别生气;一会儿又劝说妻子,说母亲一辈子的习惯很难改变,让妻子多理解。但效果并不理想。
李大妈觉得儿子偏向儿媳,心里更加委屈。她觉得自己辛辛苦苦把儿子养大,现在儿子却不向着自己。
晓琳则觉得大明没有站在自己这边,对他也有些不满。她觉得自己只是希望家里的生活习惯能更健康一些,并没有错。
与此同时,李大妈在小区里遇到了一位同样从农村来的王大妈,两人一见如故,聊得很投机。
王大妈告诉李大妈,城里人和农村人生活习惯不一样,要慢慢适应。还说她儿媳妇一开始也不习惯她的一些做法,后来慢慢磨合就好了。
李大妈听了心里有些触动,她开始反思自己的一些做法,觉得也许自己真的应该多理解一下晓琳。
有一天,晓琳下班回家,在楼道里遇到了邻居张阿姨。张阿姨笑着说:“你婆婆可热情了,今天还帮我提东西呢。”晓琳听了心里一暖。
回到家,晓琳看到李大妈正在厨房忙碌,心里有些愧疚。她想起自己之前对李大妈的态度,觉得自己有些过分了。
而李大妈这边,她和王大妈聊天的时候,也听到了一些关于城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想法。她开始意识到,时代在变,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也在变。自己不能总是用农村的标准来要求儿媳,应该多理解和包容她。
不久后,小区举办了一场邻里美食节。李大妈决定做一些农村的特色美食参加。她精心准备了一大锅红烧肉和一些手工馒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