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砰、砰。”
“朝阳?朝阳在家吗?”
“来了,来了。”
曹朝阳起身,快步走到院门口。
打开院门,他眯着眼睛,往外一瞧,发现来人是队里的马富贵。
“马叔,这天都黑了,您这是找我有事?”
“有事,有事。”
马富贵怀里抱着一个小布袋。
他四下看了看,见附近也没人,接着推着曹朝阳,走进了院里。
“朝阳,你马叔我啊,家里还有三斤白面,这不想着你一个人,家里肯定缺,就想拿过来送给你。”
马富贵抱着小布袋,塞到曹朝阳的手里,接着眼巴巴的看着。
家里实在馋肉了,要不他也不会过来。
曹朝阳低头看了看布袋,又瞧了瞧马叔,顿时就乐了。
“朝阳,咳咳,那什么……”
“我懂,马叔,您跟我来吧。”
曹朝阳正经起来,他领着马富贵,走进屋里。
拿着手电筒,他照着麻袋,挑了一块一斤左右的肉出来。
这个年代,一斤面粉两毛钱左右,一斤猪肉七八毛钱,两者都要票。
光按价格来算,三斤面粉,也就能换八两左右的猪肉。
不过由于他的是熊肉,他便又加了一点,打算用一斤的熊肉来换。
让马富贵拿着手电筒,曹朝阳当着他的面,用秤称了一下。
“马叔,您瞧,正好一斤一两,高高的,您看怎么样?”
“挺好,挺好。”
马富贵连忙点了点头。
“那成,马叔,这块肉我就送您了。”
曹朝阳拿着熊肉,递给马富贵,接着又拎起小布袋,将里边的面粉,倒进了自家的布袋里。
轻轻抖了抖,见布袋里倒干净了,他这才还给了马富贵。
这个年代什么东西都缺,这便宜可不能占。
“朝阳,那我就先回去了。”
马富贵脸上露着笑容。
他拿着熊肉,装进布袋里,抱在怀里就往外走。
路过大铁锅旁的时候,他深深吸了一口肉香,接着脚步又快几分。
“马叔,大晚上的,您慢点。”
曹朝阳将人送到了院门口。
拿着手电筒,回到屋里,他又仔细看了看马富贵拿来的面粉。
跟县里粮站卖的不太一样,马富贵家的面粉,瞧着有些发黑,一看就知道是自己去磨坊加工的。
凑近嗅了嗅,他还能闻到一股淡淡的麦香。
“好东西啊,真是好东西。”
曹朝阳系好布袋,小心的放到柜子里。
这些面粉瞧着不好看,蒸出来的馒头可香了。
等再攒点面粉,他可得蒸锅馒头尝尝。
正想着出去继续烧火,他就听院门又响了。
快步走出去一瞧,他发现来人还是杨利民。
“队长,我来看看你,咳咳……”
杨利民提着一个篮子,脸色微红。
曹朝阳好奇的瞧了瞧,发现篮子里边的是鸡蛋。
心里已经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连忙让杨利民进了院。
“利民,这鸡蛋比肉都好,你怎么也起了这心思?”
“实在想吃肉了,可我家里的老母鸡,还得留着下蛋呢,又不舍得杀。”
杨利民说着,还有些不好意思。
曹朝阳懂了。
“朝阳队长,这篮子里是两斤鸡蛋……”
“跟我进屋吧。”
曹朝阳走到屋里,又拿着手电筒照向了麻袋里的肉。
这个年代没有专门产蛋的鸡,都是本土的笨鸡,所以鸡蛋贵得很,跟猪肉的价格差不多。
仔细挑了挑,他拿了一块肉出来。
放到秤上一称,这块熊肉有三斤多重,他拿起宰牛刀,又割下来一些。
“利民,这总共是两斤一两,这是我做的腊肉,一斤生肉,只能做出七两,你带回去好好尝尝。”
曹朝阳拿着熊肉,直接递给杨利民。
接过篮子,他又小心拿出鸡蛋,放到了自家的小柜子里。
“利民,你家里养了几只老母鸡啊?这两斤鸡蛋,攒了不少日子吧?”
“我家里养了三只,这些鸡蛋攒了大半个月呢。”
杨利民拿着肉,凑近闻了闻,还有些兴奋。
“朝阳队长,我就先回去了。”
挎着篮子,杨利民急匆匆的走了。
曹朝阳依旧把人送到院门口。
望着杨利民消失在了黑暗中,他想了想,干脆也没再关门。
果然,过了没一会,院门就又被人敲响了。
“朝阳?朝阳?”
“谁啊?进来吧,门没关。”
……
今晚的曹家洼,全被曹朝阳家里飘出的肉香,折磨的不轻。
忙了一个秋收,队员们个个都累瘦了好几斤,这一闻到肉香,全都挨不住了。
细粮好归好,可实在不解馋。
家里细粮多的,个个忍着心痛,拿着往曹朝阳家里去了。
积少成多,曹朝阳忙活到半夜,攒了三十二斤的面粉,二斤大米,还有五斤稀罕的小米,鸡蛋少些,就只有三斤。
为此,他送出去了小二十斤的肉,不过在他看来,这可值得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