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事件,在宫廷中掀起了惊涛骇浪。邓绥心地善良,宅心仁厚,知晓此事后,曾极力请求汉和帝网开一面,试图挽救阴皇后,然而她的努力终究没有成功。
也正因如此,汉和帝对邓绥的善良和正直愈发欣赏,心中的偏爱便更倾向于邓绥。而邓绥深知宫廷斗争的复杂与险恶,即便汉和帝对她有意,她却更加声称自己的病情极为严重,深居简出,紧闭门户,以此拒绝汉和帝的召幸。
她这般做法,并非是故作矫情,而是出于对宫廷局势的谨慎考量,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清醒认知。
就在此时,宫廷中的管事人,见皇后之位空缺,遂奏请汉和帝重立皇后。汉和帝听闻,目光坚定,神色庄重地说道:“皇后之尊,与朕同体,承宗庙,母天下,岂易哉!
此位至关重要,责任重大,绝非寻常之人可胜任。唯有邓贵人德冠后庭,其品德高尚,贤良淑德,心怀天下,举止端庄,才德兼备,乃可当之。”
公元102年的冬十月辛卯,寒风凛冽,天地间一片肃穆。就在这寒冷的时节,汉和帝正式下达诏书,昭告天下立邓绥为皇后。这一决定犹如一道惊雷,在宫廷内外,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然而,邓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殊荣,并未沾沾自喜,迫不及待地接受。相反,她再三辞让,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谦逊与稳重。、
她深知皇后之位责任重大,自己肩负着整个宫廷的期望和天下的目光,唯恐自身能力不足,无法胜任这一崇高的职责。
尽管邓绥百般推辞,奈何汉和帝心意已决,坚决要立她为后。在这万般无奈之下,邓绥只得顺应皇命,然后即位。
但她即位之后,没有丝毫的骄纵与自满,而是亲手撰写表书以谢恩。在那封情真意切的表书中,她深深陈述自己德行菲薄,愧不敢当皇后之位,不足以充当小君之选。她言辞恳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和对未来责任的敬畏之心。
邓绥的再三辞让,并非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谦虚,更是对传统礼教的尊重,和对自身使命的清醒认知。
在那个封建礼教森严的时代,这种行为体现了,女性在面对巨大荣誉时的谨慎和内敛。邓绥的举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皇后品德和修养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于谦逊、自省等美德的推崇和倡导。
喜欢封建历史女权人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封建历史女权人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