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帝视线向群臣,轻咳一声道:“诸位爱卿,那你们觉得,釜洲城开设通商口岸怎么样?”
大殿上的大臣们,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宣德帝等了一会儿,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
“怎么?都没话说了?”
秦高钦看了一眼蔡侍郎,蔡侍郎只得站了出来。
“陛下,微臣有话要说。”
“准了!”宣德帝淡淡地道。
“陛下,微臣以为釜洲城才归我大周没多久,现在民心未稳。如果贸然开设通商口岸,到时那里怕是会出不少奸细,恐怕会出现乱局。所以,还望陛下您三思。”
御史大夫,史大人见此更是出言道:“陛下,解大人说的有理,真开设通商口岸,这是在给高丽人有机可乘。”
曹安武也站了出来,将釜洲城的情况说了出来。
“陛下,釜洲城地处不够繁华,当地人口不多。若开设通商口岸,所需人力物力巨大,成本颇高,实非明智之举。”
“陛下,曹将军说的不错,将士们还在与高丽对峙,局势本就紧张,若将精力过多投入釜洲城的通商之事,恐会影响防御部署。”
宣德帝听着他们的话,再看到老神在在顾行晋,一时不明白为何顾爱卿如此。
“顾爱卿,你呢,既然提议釜洲城,那可有什么要说的?”
“陛下,微臣没有,之前该说的都说了。”顾行晋诚恳的回道。
宣德帝皱了皱眉头,神色愈发凝重。
“你真没其他要说的?”
顾行晋看他脸色不好,没有一丝的畏惧。
“陛下,诸位大人的想法也是很好的。”
对于宣德帝的动摇,顾行晋一眼就看出来了。
该说的他都说了,原本他的计划,就是一南一北,刚好南北经济都能协调发展,让各地百姓都能过的好些。
既然动摇了,说的再多也没什么意义。
魏济微微躬身道:“陛下,顾大人毕竟年纪轻,经验不足,想来思虑不周,如今应该是明白了,还请陛下见谅。”
闻言宣德帝神色缓和了一些,“魏爱卿,朕不是那等小气之人。”
魏济松了一口气,同时也打算好了,等下了朝要警告顾行晋一番,别再那么莽撞了。
现在不知道多少人盯着他的位置,监察史可是得罪人的活,更需要谨言慎行,别给别人机会踩他。
秦高钦本想说几句,见陛下没继续追究,也就闭嘴了。
宣德帝沉默片刻,缓缓开口道:“那你们说的其他几处,可有哪些优势。秦爱卿,你先来。”
“是,陛下!”
秦高钦清了清嗓子,说道:“陛下,臣以为湖州之地倒是颇具优势。湖州自古以来便是鱼米之乡,物产丰富,交通也颇为便利,若在此开设通商口岸,易于管理,也能更快吸引各方商人,促进商贸繁荣。”
宣德帝神色露出几分沉思,“湖州?”
“陛下,臣曾经在湖州任职过,湖州是江南富庶之地,之前那儿就有不少大商人,有不少商业的基础,所以臣赞同秦大人的提议。”
御史大夫史大人一听湖州,就站出来赞同秦高钦的提议。
礼部尚书此时也出声附和道:“陛下,史大人说的非常对,那儿可是鱼米之乡,想必以大周的富庶和繁华,想来会吸引不少外邦小国,大周乃天朝上国,想来会吸引更多番邦小国崇拜大周的,这样番邦小国,才能更加崇敬陛下。”
蔡侍郎也点头道,“陛下,微臣斗胆说一句。”
此话一出,顿时就吸引了不少人,不少人都好奇蔡侍郎要说什么,
“准了,爱卿你说吧!”宣德帝看了他一眼就同意了。
蔡侍郎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谢陛下!陛下,微臣觉得虽然釜洲城是新城,但那里位置好,又有边疆的将士驻扎,那些番邦小国想要闹事都要掂量一二。”
顾行晋有些诧异,蔡侍郎居然会赞同他的想法。
宣德帝脸上露出思考状,“可还有其他的吗?”
蔡侍郎闻言愣了愣,随后摇了摇头,“陛下,微臣没有了!”
向韶想着顾大人对他的帮助,也站出来道:“陛下,微臣觉得不如一试,真成了想必釜洲城会成为第二个江舟府,那里的百姓如果能安居乐业,从此边疆就无忧了!”
宣德帝一边仔细思考,这样做到底可不可行。
解居升倒是觉得湖州不错,“陛下,湖州地界商业发达,本身就有不少南来北往的商人,想来能更快的让大周各地百姓,也能过上好日子。”
“那你们呢?都是什么想法,是觉得湖州适合,还是釜洲城比较适合。”宣德帝一时拿不定主意,眼神便扫视着殿上的群臣。
“陛下,臣以为湖州适合!”御史大夫史大人下跪道。
“陛下,臣也觉得湖州适合!”曹安武抱拳道。
金銮殿上的大臣们,见此情况一一表态,赞同再次开设通商口岸,最好的选址就是湖州。
宣德帝看着满朝文武,基本上都赞同湖州作为通商口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