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尔哈朗脸色巨变,猛地窜了起来。
“坐下!”多尔衮压着他的肩,低声喝道:“此事其他人还不知道。”
济尔哈朗眉头紧皱,盯着多尔衮,沉声说道:“大汗虽说被大马压了一下,可身体并未出现大的问题,怎么会突然归天了?”
他神情凝重,觉得有些难以置信。
在离开大明京城的时候,皇太极都还能自己走动,看着不像是受了重伤,可这怎么还不到一天,人就没了?
多尔衮微微叹了口气,说道:“有件事情你不了解,大汗前些年受了不少伤,身体本就愈发差劲了,半年前在广宁卫的大战中,大汗旧伤复发,身子一直没好,昨日又受了惊吓,这才......”
听到这话,济尔哈朗默然无声,神情逐渐有些凝重。
先汗努尔哈赤死了也没几年,大清在皇太极的手中虽然安定了下来,可朝中大臣之间依旧权力纷争不断,明争暗斗从没有停止过。
如今皇太极死了,这大汗的位子该谁来坐?
这问题若是没处理好,大清就完了!
想到这,他紧盯着多尔衮,沉声说到:“大汗归天,后事该如何安排?”
他心中思绪纷杂,有些捉摸不透多尔衮的心思。
多尔衮将他找来,是为了辅佐新的大汗,还是准备自己当大汗?
见济尔哈朗神情凝重,多尔衮也猜到了他的心思,沉声说到:“大汗归天,当务之急是安全护送大汗的灵柩回到盛京。”
“另外,应当确定大汗继位之人!”
他顿了顿,沉声说到:“济尔哈朗,你我皆是亲王,是朝中重臣,当辅佐新汗,守住我大清的基业!”
听到这话,济尔哈朗暗自松了口气,辅佐新汗,这倒是不会引起朝中其他人的反对。
现在大军之中,兵马最盛的自然是大汗皇太极手下的正白旗,如今皇太极身死,正白旗无主,能发挥出多大的实力尚且难说。
除此之外,就属多尔衮手下的镶白旗最为厉害。
若是多尔衮想趁此机会夺权,其余人怕是也很难应对。
只是,大清怕是要经历一场动荡了。
济尔哈朗看着多尔衮,沉声说到:“诸位贝勒中,谁最为合适?”
“福临!”多尔衮低声吐出两个字。
听到这话,济尔哈朗猛地抬头盯着多尔衮,眼中瞳孔微缩,心惊不已。
皇太极有十几个孩子,成年的也有几个,而福临现在不过六岁,多尔衮为什么要立福临当新汗?
难不成是想要挟持幼主,把持朝政?
济尔哈朗心中一沉,大清现在可没有什么嫡长子继承的惯例,况且福临也不过是一个侧妃所生,怎么也不应该是由福临继位才是。
“你觉得不妥?”
多尔衮神色一凝,目光紧盯着济尔哈朗。
见状,济尔哈朗摇了摇头,“就照你说的办吧。”
这可是多尔衮的地盘,他若是敢不同意,多尔衮能放他离开?
再者,谁继位他并不在意,他本就不是努尔哈赤这一脉的,汗位跟他没有多大的关系,自然也无所谓谁继任汗位。
他只要保住手中他这一旗的利益就够了。
见济尔哈朗没有意见,多尔衮神色稍稍缓和,沉声说道:“那便随我去大帐,一同宣告此事!”
大汗归天的事情瞒不了几天,必须尽快将此事定下才行。
济尔哈朗微微颔首,随即两人出了营帐,朝着中军大帐走去。
······
汝宁府。
马守应领着五千兵马出现在了府城外。
“大人,汝宁府的守军换人了!”
一匹快马飞奔过来,停在马守应身前。
听到斥候这话,马守应眉头微绉,沉声说到:“左良玉不在汝宁府?现在城中是谁驻守?”
他本来收到消息,得知左良玉在南直隶劫走火枪之后,径直回了汝宁府,他这才赶到了汝宁府。
没想到左良玉竟然不在汝宁府。
斥候赶忙应道:“大人,如今城中守军是督师侯恂,侯大人的兵马。”
“侯大人此时正在城中。”
侯恂?
马守应神色一凝,对于这侯恂,他并不陌生。
前两年原本总理剿匪事务的督师是杨嗣昌,但自从襄阳城被张献忠攻破之后,杨嗣昌便重病不起,不久就死在了任上。
而这侯恂就是来接替杨嗣昌的。
只不过侯恂一直坐镇开封府,他倒是没有亲眼见过侯恂。
马守应暗自思索了一下,看了看城门口的方向,沉声说到:“去通知一声,就说宁南侯麾下总兵官求见督师大人!”
侯恂一直坐镇开封府,若是没有意外,几乎不会离开开封府。
如今侯恂出现在汝宁府,应该是为了火枪被劫的事情。
既然跟左良玉有关,马守应自然也要见见侯恂。
见斥候朝着城下冲去,他安排众人就地扎营,随后又点了五百亲兵,朝着城下走去。
刚到城门口,一队士兵便将他们拦了下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