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宋盛没好爹,李承平探询的看向他。
李承平考虑的很宽,这些人可不仅仅是自己的同年、同乡那么简单。
以自己在几人心中的印象,凝聚这个小团体算是手拿把掐。
正因为把他们当自己人,自然是希望大家都能留在京城,好照应。
李承平自然不是想依靠这个小团体搞事,事别沾染他们就不错了,让他们去搞事完全是说笑。
而且对于自己能调动两人干事,李承平是持怀疑态度的。
是个人就有死心,不用利益来捆绑,凭什么让对方将政治前途压在你身上。
所以,目前李承平要做的仅仅是维系好关系,在关键时刻给予好处,笼络好自己的政治团体。
不求别的,只求不在动荡的朝局中不能一点反抗的动作都做不了。
宋盛不是个蠢人,心想难道李承平能在他成绩不佳的情况下让其留在京城,这么一想宋盛不由激动起来。
李承平说的任何一句话都不是无的放矢,是带有考量的,所以宋盛当即把自身的情况道明。
“殿试的策问作答的并不是很顺当,成绩如何很难说。”
李承平点点头,踱起步来。
无论殿试成绩如何,进士还是同进士都要在六部观政半年。
“新科进士观政”是指新科进士在正式担任官职之前,要到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实习的制度。
目的是为了让新科进士熟悉政务,了解朝廷现状,为他们将来的任职做好准备。
朝廷就相当于一个公司,半年就是实习期。
要李承平说,这可比后世那些要应届生一到三年工作经验的牛马公司人性多了。
人家本来就刚毕业啥都不懂,怎么能拉过来就摁着头让人直接喝水呢,纯纯无赖呗!
新科进士会分配到不同的部门,参与实际的政务工作,并接受有关官员的指导和培训。
实习期满后,他们会根据表现和能力被任命到相应的官职上。
除了进翰林院的一甲是直接授官,其他新科进士在观政期间官职都处于待定状态。
朝廷给新科进士的说法是根据他们观政的表现来授职,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与甲次出身是挂钩的,二甲留京的概率再怎么样都不会比三甲低。
柳安不需要自己帮衬,至于宋盛嘛,李承平在心里盘算要不要帮,宋盛值不值得他帮。
回忆着宋盛这一路来给自己的感观,李承平觉得他是值得信任的。
李承平只希望宋盛能考好,不然好不容易从自己那位好座师手上讨来的人情就要被用掉。
当着宋盛的面自然不能说这些,李承平大义凛然道:“无碍,我在京中还有些人脉,到时候一定尽最大努力让你能留在京城。”
宋盛听后很是惊喜,感动到眼睛莫名酸涩。
李承平一副大家是好兄弟的表情,“咱们谁跟谁啊!还望大家以后能在朝廷共进退,一路同行。”
“共进退,一路同行。”
被李承平一番鼓动,几人都热血起来。
柳安热血后就冲李承平做了个你小子行的鬼样子,骗骗初入仕途的小可爱也就罢了。
不说累世官宦,柳家好歹有柳安他爹这么个顶梁柱撑着,耳濡目染下哪里看不出李承平拉拢人心。
不过柳安并没有说出来的意思,别说李承平愿意废嘴舌哄着他,就算是不搭理他,柳安也会自己凑上去当好帮手。
从童生试那里算,他跟李承平都认识这么多年了,这才是真的穿一条裤子。
搂着柳安的肩膀,李承平笑道,“谢了啊!”
柳安翻了个白眼,“咱俩谁跟谁,要有事找我,我爹就是你爹。”
无语的看了他一眼,李承平摊手继续喝起粥来。
刘孖然扒拉着碗里的饭,想要早点去玩,“咱们何时走啊!”
得咧,这小子是把前段时间拜托他的事给忘了。
李承平放下碗筷,“你忘了前些时日,小的拜托你刘大官人的事了?”
刘孖然想了想,随后喝的粥瞬间就不香了。
宋盛疑惑问道:“什么事啊?”
嘟囔着游玩日期要延后,刘孖然将李承平交代的事娓娓道来。
杏榜出来没几日,牛蛋拉着刘孖然就开始忙乎这事。
“京城之大居之不易”,唐代诗人白居易年轻时初到京城长安参加科考,他拿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谒当时颇具盛名的着作郎顾况。
顾况看是一个年轻人想要在京城立足,有得知白居易姓名,便打趣说:“长安米价很贵,消费很高,在长安住可不容易呀!”
李承平现在就如同白居易一样,想要在京城立足同样不容易。
因此,宋盛直接惊叫出声,“你要在京城买宅邸?”
李承平脸上淡淡的扬起一丝笑,有何不可吗?
京城的生活成本高昂,居住并非易事,但没有到离谱的界限。
不止是宋盛没反应过来,柳安同样是一脸讶然。
京城的宅邸要买下来可不是一件小事,要求多着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