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来就是一件苦差事,不仅没有多少好处,还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其实,王明觉心情不好并不是因为对徐教谕有什么意见,而是对那些参加考试的学生们感到失望。
如果能够看到一些优秀的答卷,他也不至于如此心烦意乱。
为国取才,我一点都不辛苦,鲁严议自我欺骗了起来。
即使有着两轮筛卷,他们几个分得的答卷没见少
盯着这些卷子,他都有点晃神,数千名考生对应的可不只是数千答卷,第一场单单四书、五经题就有六道。
限制一篇文章的篇幅简单,但题量一多,考生写的再少却架不住试卷多,翻动起答卷来,心中也是难免一激灵。
不仅是鲁严议如此,王明觉感慨一番,也不敢耽搁,毫不停歇地翻看起文章来。
崔博则打着哈欠,心不在焉的翻动着考卷。
他就是一凑热闹的,最终决定取还是不取,都要看人家两位的意见。
王明觉对于崔博的摸鱼行为没有在意,人家是陕西学政,盯得最紧的是乡试。
哪怕是崔博取中了,他到时候还是要过目一眼,还不够耽误功夫的。
第二场开考后,便有答卷送到三人手中,一篇篇文章看下来,一众考官就没有不累的。
“这……”鲁严议忍不住开口道:“这场的题目是什么来着?”
“昔者唐虞三代之求贤也。”一旁的崔博瞅了一眼提醒道。
“哦对!尚书啊!”鲁严议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但他随即又皱起眉头,道:“那这个考生怎么答的都是些三德六德呢?”
“狗屎玩意。”王明觉忍不住吐槽道:“我这里也是,都快翻完了,还没看到一个跟此题意思搭边的。”
“行了,别废话了,赶紧看吧。”王明觉不耐烦地挥挥手。
这话不只是说给鲁严议,更是说给自己听,二人随后继续埋头于眼前的答卷之中。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公房内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终于,在距离亥时(晚上十一点)还有半个时辰跑完的时候,三人放下手中的答卷,长长地松了口气。
“怎么样?”鲁严议连忙问道。
“还行吧。”王明觉点了点头,道:“虽然没有特别惊艳的,但勉强有几篇能看的。”
“那就好。”鲁严议笑着说道:“至少比第一波强多了。”
“确实如此。”王明觉赞同地说道:“不过还是要等最后一波呈送上来才能决出名次来。”
“那是自然。”鲁严议点了点头,心中却是有些担忧。
第一场的答卷就剩下最后一波了,若还是没有好卷子,他就真的认命了。
作为此次陕西乡试的主考官,他真的很想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选出几个惊才绝艳的学生出来。
可这些答卷,总让他有一种追着给他喂屎的感觉,让他觉得找几个优秀文章是那么的艰难。
王明觉同样有点生无可恋,都是什么跟什么啊!
早知道陕西科考比不过江南,但这也太差了吧!
这些文章快把他们给雷嘛了。
喜欢科举,寒门读书郎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科举,寒门读书郎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