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时间,转瞬而逝。
这三天时间里,秋东州主城的监控连线成功。
统计主城内人口信息七千一百九十八名,包括赵坤乾和亲友及麾下兵士,制作证件七千一百九十八份。
做到主城之内,人均有证。
购粮、住宿、出入城、酒楼、青楼,都需出示身份卡片,进行登记。
城西、城东、城南、城北和城中,设有秋东州官家粮铺,凡持有证件,可登记,赊取粮食一成人份。
每百姓三天,能赊取一次。
赵坤乾的民心更盛。
此举,大大减少了百姓活活饿死,令超过六千人,时隔数年,再次吃到了粮食。
三天能赊一成人份粮,吃不饱,但也绝对是饿不死了!
这对那些从未得过石国便宜还因石国征战强征赋税而交光家底的百姓,感恩戴德。
三天领一次,还要本人凭借证件。
这和和珅往粥里掺沙子差不多。
那些想要浑水摸鱼的富户,他们懒得为一份粮食去周折。
别看秋东州主城穷困,多数百姓吃不上饭。
但是,是人组成的社会。
就有分层。
百姓苦的苦,天天酒肉不断的,也仍旧是存在。
凭借身份卡片可以赊粮食的城策,吸引了主城之外县城的许多百姓,出深山,也前往主城办理身份卡片。
听闻“城里发粮了”,很多躲进深山的百姓,也慢慢回归。
太守吴淼已经带领城内儒生与读书人,组成太守府骨干成员班子。
正在进行城内田地统计。
石国的地很多,秋东州主城也是这样,但地,几乎都是地主的。
天灾连连。
地主也只种植内城的良田,外城和郊外兵荒马乱,他们不种,种了也保不住。
但他们不种,也不允许别人种。
赵坤乾分地,一是向旧地主“买断”部分地,二是主要地带郊外,三是开荒,四是山田。
这样开局,他会搭进去很多钱。
但他有一国国库在身,根本感觉不到。
前期是搭钱的。
但是三年之后,每个人都有地,每个百姓地里都有收成,百姓都能吃饱饭,并且是有富余。
秋东州主城就能发展起来!
能吸引周围州城的人口,开始发展其他产业,必然是能成为将来秋城的新经济中心。
对于赵坤乾来说。
秋东州赔钱都行,都无所谓。
他要的。
是例子!
展示给天下百姓们看的例子。
为的是整个石国版图上的人心。
他赵坤乾治理的城池,百姓富足,百姓有屋住,有田耕,年年有余粮,吃的好,穿的好。
军阀从来都是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就是因为不得人心。
赵坤乾这发展秋东州主城,已经是在为守天下做准备,当人心所向之时,不用他拥有千军万马。
石国的天下百姓,万万之民,都愿意自当他赵皇帝的马前卒!
“监控室”里。
赵坤乾喝着灵草泡的热茶,看着监控。
他们的粮库。
周围新增设了一千个摄像头。
无死角!
还加了红外线感应装置。
“家业”愈来愈大,赵坤乾怕被不良之人注意到,也往他这粮库里面下毒。
毒到他的精锐,那就不好了。
每天,他都会亲自来这坐一会儿。
然后。
实际上,粮库里面的粮草,不吃。
他每天从神戒里面取新鲜的粮食,交由各队伍,发放出去。
每次发出去的粮食,都做了特殊的统一的标记。
“来了宝贝儿!”
赵坤乾有预感。
两次与乱兵对战,再加上黄老爷那些苟活着的人离开。
秋东州主城,必然是能吸引到石都叛军联军的注意力。
会来搞他。
终于。
这个夜晚。
赵坤乾等到了。
摄像画面里,粮库的一个角落里,突然,地面开始龟裂,接着没多久,裂纹就越来越多,直到,一个戴着无尖头铁盔的矮人冒出头来。
矮人浑身是土。
这是真矮人。
赵坤乾从夜视高清摄像里面看到,那矮人拢共也就八十厘米左右高,看着就跟幼儿园刚会走的小朋友一样。
一手迷你的镐头,一手铲子,背着箩筐。
矮人从地里钻出来之后。
立马是清理了一下周围的土。
接着,大宗的矮人从里面钻了出来。
最后面,是一个着着冰蓝色裙子的长发男子,男子的耳朵比平常人的要小很多,额头上,还有几片蔚蓝色的鳞片。
矮人们进了仓库之后,就开始四处检查,确定里面都是粮食之后,他们互相点头,传递消息。
“海库大人,没问题的,这就是那个赵什么的粮库。”
“嗯。”
名为海库的长裙男子冷冷的应了一声,他从裙子里掏出一个贝壳,贝壳之中,是泛着蓝色光芒的液体。
“按照老规矩,海神的眼泪,随机用竹针扎进他们的粮食袋子里,海神的眼泪用完,别的袋子,也都尽可能的扎一扎,偶尔下点普通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