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器的研究方面也有所突破。对于目前的大明来说,主要的敌人,无论是北元,还是西南土司,都并非坐拥坚实城墙的集中型城邦,因此,以能大量杀伤有生力量的小型火炮,成为研究的重点。得益于钢铁冶炼技术的进步和火药的改良,由华英雄提供设计思路,工部终于完成了新式后膛火炮的试制。
经过沐英的试验,这款火炮完全能够满足高精度、高杀伤范围、高移动力的要求。朱元璋大喜,本想将其命名为“洪武炮”,不过在华英雄的劝说还是作罢。原因无他,这只是第一款新式火炮,为了保证命名的连续性和合理性,必须制定一个命名规则。
最终,此款火炮被命名为“二六式管炮”。所谓“管炮”,即是后世所谓“加农炮”,而“加农”一词,是cannon的音译,再看大明并不适合使用,故而根据其意义取名“管炮”。二六式,则是指该款火炮研制于洪武二十六年。
由于炮身的铸造效率不低,因此,“二六式管炮”已经有一定批量的装备在中央精锐部队,以及新组建的大明海军部分战舰上。
而步枪虽然制作出了样品,不过受限于无缝钢管和定装弹的制作工艺复杂度,因此产量低下,无法大量规模装备。为解决这方面的困难,亟需研制出动力稳定的机床。
老朱那边当然也没闲着,主动把农事揽了过来。老朱本就是农民出身,登上大位之后,也一直以劝课农桑为己任,粮食和棉花,都是他大力推广种植的。之前搞的温室,只是小试牛刀,开年后新作物的推广才是重中之重。
好在新作物的在年前已经是宣传的重点,在各地的广播不断的信息轰炸下,其好处早已是人尽皆知,各地官员和百姓早已跃跃欲试。现在,只等秋征之时,检验收获的成果。
此次秋征,是朱元璋主持的另一项重大改革——税制改革的第一次征税。不过,即使以朱元璋的权威,这个改革似乎仍然出现了问题。
“看来税制改革,阻力果然巨大。”朱元璋手握一本奏疏,感叹道。
“没猜错的话,应该是江浙那边吧?”华英雄说道:“那边的商人早已习惯了前元的放养政策,当地又没有藩王制衡,朝廷的政策难以真正落实。”
“不错!江浙一带,粮食产量很高,即使大明开国以来,一直对那些地方课以重税,仍然是大明最富庶的所在。”朱元璋说道。
“定都应天,也是为了抓紧这个钱袋子吧?”华英雄分析道:“现在朝廷又在搞海贸,不过海关的关税全部要收入国库,这又是抢夺了当地商人一大笔收入。”
“嗯,大孙说的是。若是像老四那样迁都北平,江浙一带必然再不受朝廷制约,长此以往,朝廷税收会锐减,逐渐陷入崇祯那样的困境。”朱元璋说道:“因此,这次的秋征,一定要为今后做出一个表率,绝对要大获成功才行。”
“既然如此,不如这次让我去。”华英雄忽然说道。
“这怎么行?身为储君,自身安全是重中之重,怎可以身犯险?你爹便是外出巡察,回来就病倒了。”朱元璋急眼了:“俺现在就你这个指望了,万一你再有什么事,俺该怎么办?大明该怎么办?”
见朱元璋如此激动,华英雄接过他手中挥舞的奏疏,拍了拍他的手背,安慰道:“我本非这个时代的人,能有此机会来到这里,做了这么多的事,已经是意料之外的机遇。现在未来的方向已经明确,知识的种子也已经种下,即使没有我,大明也一定不会重蹈覆辙。”
“就算如此,你还是俺唯一的选择啊!”朱元璋说道:“你几个弟弟都不成器,老四虽然不错,但是他的后代一个比一个荒唐。立嫡立长立贤,怎么看都是选你。加上穿越者的任务,你身上的责任太过重大,千万不能出事!”
“您还记得当初席应珍的批言吗? ”华英雄说道:“世上的变数太多,我也没有把握能够走到最后。因此,我们都应该做好心理准备,凡事留有备用手段。”
“区区一个臭道士,说的话算个屁!”朱元璋吼道:“朕是天子!朕不让你有事,你就不会有事!”
华英雄跟老朱相处这么久,已经非常了解他的性格。一生要强,绝不服输,就算遇到这种自己无法控制的事,口头上也不会承认,只会试图用这种强硬的态度逆天改命。
不过老朱也着实可怜,被剧透之后再失去希望,恐怕会无法接受。既然如此,那就换个方法安抚。
“您也不用太过担忧,我的能力您知道的,一般的人想要伤到我,绝对是难上加难。而且如果我想逃脱,也没人能拦得住。”华英雄说道:“况且,现在我们还有新式的火器,要防身根本绰绰有余。”
“俺就是怕你托大!要是脱离大部队,去搞什么单刀赴会找人打牌,输掉了或者被抓了怎么办?”老朱说道:“以你那些花花肠子,绝对做得出这种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