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两位山神齐聚在鬏鬏山下,准备展开这场关乎宝藏归属权的殊死较量。周围的山林间弥漫着紧张的气氛,鸟儿们也似乎感受到了即将到来的激烈争斗,纷纷停止歌唱,静静地注视着这场好戏的上演。随着一声令下,比赛正式开始。两位山神使出浑身解数,奋力向上跳跃。他们身形矫健,如飞鸟般轻盈,每一次腾空都引起地面一阵震动,仿佛整个大地都在为他们加油助威。观众们屏气凝神,紧张地期待着比赛结果的揭晓。
永洪说道:“果不其然,那石锣山与石鼓山的两位山神竟然真的开始斗法!只见这两座山峰犹如活物一般相互跳跃碰撞,一时间地动山摇,天崩地裂,周围四乡的百姓们都被搅得无法安宁。”管辖着这四乡之地的大土地神眼见情况不妙,急忙将此事奏报到天庭之上。
玉帝得知后大为震惊,为了避免石锣山和石鼓山的两位山神继续争斗下去,造成更大的灾难,他当机立断,派遣大土地神前往石锣山、石鼓山对面的云峰山脚下,手持神秘的咒符,盘膝而坐,全力镇守。大土地神谨遵玉帝旨意降临至此,凭借着强大的法力和咒符之力,终于成功镇压住了两个闹事的山神,让他们打消了妄念,不再给乡里带来祸害。
自那以后,大土地神的威名远扬,石锣山和石鼓山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百姓们终于可以安居乐业,过上了太平日子。为了感恩戴德,人们决定在云峰山下大土地神曾经坐镇的地方兴建一座宏伟壮观的庙宇。在庙内的石壁之上,还精心雕刻了一尊高达丈余的大土地神像,栩栩如生,庄严肃穆。每逢节日庆典,人们便会前来庙宇上香祭拜,以表达对大土地神的感激之情。久而久之,这里逐渐被人们称为“土地坎”,成为了一方圣地。
永洪说道:“就在那座巨大的土地神像开光之日,有一名云游四方的道人恰巧路过这里。他停下脚步,凝视着这片神秘而庄严的景象。突然间,他伸出手指,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驱使一般,在庙旁的石壁上迅速地写下了一首七言四句诗:
‘石锣石鼓两相映,暗藏金银十万锭。
得之用筑青石路,连接成都与重庆。’
写完诗句后,这位道人心满意足地微笑着,并在诗的旁边留下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诗谜:‘近七里,远七里,谁能舍得千石米,金银就在契子里。’这段诗谜如同一个谜团,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却又充满了诱人的吸引力。
自那日起,消息不胫而走,四面八方的官僚和财主们听闻这个传说,纷纷心动不已。他们渴望能够获得这笔隐藏的财富,于是想尽各种办法,不惜耗费巨资,用车载、马驭、人担等方式,将成千上万石的大米运往大土地神庙前。每个人都怀着虔诚的心,期望菩萨能够显灵,赐予他们这份珍贵的宝藏。
一时间,大米如潮水般源源不断地汇聚到庙前,堆积如山。这些米粒晶莹剔透,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人们瞪大眼睛,紧盯着那块刻有诗句和诗谜的石壁,心中默默祈祷着好运降临。然而,尽管运来的大米已经堆积成山,高不可攀,可似乎并没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无论他们如何虔诚祈求,神灵始终没有丝毫动容。”据传闻,住在宝峰七里冲的一个名为李远近的孩子听闻此消息后,内心仿佛受到某种力量的驱使,急匆匆地赶回家里。他找到家中那根用来挑稻谷草的扦担,将其竹节部分尽数打通,并填满大米。然后,他带着这装满大米的扦担来到大土地神庙前,双膝跪地,虔诚地说道:“慈悲伟大的菩萨啊!七里冲的李运近将扦担米送来了,请您显灵吧!”
就在李远近话音刚落之际,天空骤然响起一声惊天动地的霹雳。紧接着,位于石锣山与石鼓山相对而立之处、连接两座山峰的山脚下,同时开启了两扇巨大的石门。左边的石门通向一座金光璀璨的金库,而右边的石门则通往银光闪耀的银库。宝库内部满溢着令人目眩神迷的金银光芒。
那些贪婪的官僚和财主们见状,瞬间眼红不已,如潮水般汹涌而来,妄图抢夺这笔诱人的宝藏。然而,他们却遭遇了阵阵狂风和道道闪电的无情阻挡,始终无法靠近宝库半步。只有李运近成功踏入了宝库之中,获得了所有的财宝,总计达十万锭之多。其中,金库里藏有五万锭金子,银库里则有五万锭银子。
那李远近站在庙前,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大米,心中满是欢喜。他知道这些米对于乡亲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温饱、希望和未来。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将这些大米分发到每一个需要的人手中。
当最后一粒米被送出后,李远近转身来到庙侧的石壁前,凝视着上面刻着的诗句。这些字虽然历经岁月侵蚀,但依然清晰可辨。他按照诗中的指引,决定将所得到的财宝全部用来修筑道路。
说干就干!李远近立刻雇佣了一批技艺精湛的工匠,并亲自参与到工程之中。他们就地取材,选取了石锣山和石鼓山间的鬏鬏山上端作为起点,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筑路之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