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现状:成绩与挑战并存
2024 年前三季度,骏创科技的营业收入达到了 5.67 亿元,同比增长 15.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4486.01 万元,同比减少 23.66% 。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上的持续发力,以及在市场拓展方面的积极举措。
在市场合作方面,骏创科技与特斯拉的合作不断深化,合作领域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逐步拓展到机器人、无人驾驶、储能等多个领域。在机器人领域,骏创科技是特斯拉机器人面罩的独家 T1 送样供应商,目前处于样件阶段,未来有望随着特斯拉机器人业务的发展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在无人驾驶领域,骏创科技在无人驾驶平台车辆领域与特斯拉合作,同样处于样件阶段;在储能领域,骏创科技为特斯拉储能系统提供相关的塑料零部件或外壳等产品,为特斯拉的储能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持 。
2023 年,骏创科技成功在北交所上市,这是公司发展历程中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上市后,骏创科技的股价表现备受市场关注。在 2025 年 2 月 19 日,其当日收盘价飙升至 62.2 元,涨幅高达 29.99%,成交量达到惊人的 2041.67 万股,交易总金额更是高达 11.53 亿元;次日,收盘价高达 64.3 元,价格振幅达到 36.62%,成交数量达 2250.86 万股,总成交金额突破 14.72 亿元 。如此大幅度的股价波动,反映出市场对骏创科技的高度关注和投资者对其未来发展的强烈预期。
然而,骏创科技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行业竞争方面,汽车零部件和人形机器人领域竞争激烈,市场上不断涌现出新兴的竞争对手,给骏创科技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在技术创新上,虽然骏创科技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随着行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仍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以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骏创科技还面临着诉讼案件的困扰。2024 年 12 月 23 日,公司收到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立案受理通知,案件源于公司前子公司无锡沃德的员工侵犯商业秘密,原告慕贝尔汽车部件(太仓)有限公司对无锡沃德及其法定代表人提起民事诉讼,并追加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骏创模具为被告。根据一审判决,无锡沃德及其相关人员需赔偿原告经济损失 430 万元,其中公司需对 100 万元的赔偿承担连带责任 。尽管公司董事长沈安居已承诺,若因本次民事案件承担赔偿责任,将由其本人代为承担,但这一诉讼案件仍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和不确定性。
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的征程
在新能源汽车和机器人行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骏创科技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机遇与挑战。
从机遇方面来看,政策支持为骏创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各国政府纷纷出台鼓励新能源汽车和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如补贴、税收优惠等,这将有助于降低骏创科技的研发成本和市场推广成本,促进其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
市场需求增长也为骏创科技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对新能源汽车和机器人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市场,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传统燃油汽车排放限制的日益严格,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将不断扩大,对相关零部件的需求也将水涨船高。在机器人市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在工业制造、医疗护理、家庭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市场需求也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
在技术创新方面,骏创科技有望凭借自身的技术实力和研发投入,在新能源汽车和机器人领域取得更多的技术突破。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方面,公司可以加大在电池管理系统、自动驾驶系统等关键领域的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满足市场对新能源汽车更高的技术要求。在人形机器人方面,骏创科技可以继续优化机器人的感知与交互技术、移动技术等,提高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和应用能力,拓展机器人的应用场景 。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骏创科技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市场上不仅有传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和机器人制造商,还有众多新兴的科技企业,它们都在争夺市场份额。骏创科技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也给骏创科技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新能源汽车和机器人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如果骏创科技不能及时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就可能面临产品落后、市场份额被挤压的风险。因此,公司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