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希通讯敏锐地意识到,必须进行战略转型,开拓新的业务领域,以实现可持续发展。2023 年,海希通讯迎来了关键的战略转折点,公司决定切入碳化硅模组模块和储能这两大极具潜力的领域 。
为了顺利推进新业务的布局,海希通讯在 2023 年 6 月 16 日与苏州辰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苏州辰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 “辰隆数字”)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引入辰隆数字作为战略股东。此次合作意义重大,实控人以 2.32 亿元向辰隆数字转让其所持 19.93% 公司股份,辰隆数字在成为股东后,积极向海希通讯(包含合并报表范围内的子公司)引入碳化硅模组模块、新能源相关产品及业务,主要应用领域涉及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新能源产业 。
碳化硅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核心材料之一,具有优异的性能,如高耐压性、高导热性和高耐热性等,被誉为中国半导体弯道超车海外技术的关键所在。在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碳化硅器件正逐渐替代传统的硅基器件,市场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根据方正证券测算,2030 年碳化硅市场规模有望超 300 亿美元,2021 - 2030 年复合增速预计高达 50.6% 。海希通讯切入碳化硅模组模块领域,旨在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利用自身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的优势,在新兴的半导体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在储能领域,随着 “双碳” 目标的推进,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装机量不断增加,但这些能源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也日益凸显,储能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技术,市场需求急剧增长。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 870 万千瓦,平均储能时长约 2.1 小时,比 2021 年底增长 110% 以上;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截至 2022 年底,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 12.7GW。业内人士预计,新型储能 2024 年将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到 2030 年累计市场规模有望达 10 万亿元以上 。海希通讯布局储能领域,正是看到了这一广阔的市场前景,希望通过提供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为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为了确保新业务的顺利开展,海希通讯积极行动。2023 年 7 月 19 日,公司发布公告,拟使用自有资金对全资子公司海希智能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增资 1 亿元,专门用于开展碳化硅模组模块、新能源相关产品等业务 。公司还计划进行碳化硅模组模块和储能装备项目的投资建设,建设期约 24 个月,包括厂房建设和设备采购。建成后的项目将成为提供模组模块、电芯、电池模组、储能系统集成等产品在内的一体化大型工业基地 。目前,公司已经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取得建设用地,并于当年 7 月份完成前期调研,后续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
在项目基地正式建成投产之前,海希通讯的新业务已经陆续展开。2023 年 9 月 14 日,辰隆控股在浙江安吉投放首个光储充示范站,充电桩上印有海希通讯的 Logo,这一举措标志着海希通讯在储能领域的初步布局。2023 年 9 月 27 日,海希智能(浙江)受让主营新能源、云计算、人工智能相关业务的吉芯云储新能源(浙江)有限公司 49% 的股权,进一步拓展了在新能源领域的业务版图 。2023 年 11 月 3 日,海希通讯发布全资子公司海希智能签订重要合同的公告,海希智能分别与又一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签订电池 pack 合同,拟向又一新能源采购电池 pack,合同总金额为人民币 67,427,942.40 元;与翠鸟新能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签订储能柜代加工合同,拟向翠鸟新能源采购储能柜代加工服务,合同总金额为人民币 26,166,067.20 元,两者合计 93,594,009.60 元 。这一系列动作表明,海希通讯的新业务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储能设备销售也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客户,公司正积极组织、协调及有效管理好相关资源,全力保证合同的实施执行,向着新的业务领域稳步迈进。
现状与展望:站在新起点的海希通讯
从海希通讯 2024 年半年度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当前业务的强劲发展态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77,110,432.07 元,同比大幅增长 154.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 35,105,086.57 元,同比增长 29.95% 。这一出色的财务表现,充分彰显了海希通讯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