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发创新的道路上,苏轴股份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2024 年上半年,公司投入研发费用 1978.99 万元,同比增长 5.21% 。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完成了 “传动系统液力变矩器滚针轴承的研发” 和 “高精度长寿命滚轮滚针轴承的研发”,并通过江苏省机械工业协会科技成果鉴定,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这些研发成果的取得,进一步提升了苏轴股份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转折:进军新兴赛道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行业技术不断革新的大背景下,苏轴股份敏锐地察觉到传统业务增长的局限性,果断做出战略调整,积极进军机器人与航空航天等新兴赛道。这一转型决策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对市场趋势的深入洞察和对自身技术实力的充分自信。随着全球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机器人和航空航天产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对高性能轴承的需求呈现出井喷之势。苏轴股份凭借在滚针轴承领域积累的深厚技术底蕴和丰富制造经验,迅速捕捉到这一市场机遇,开启了在新兴赛道上的征程。
机器人与航空航天领域的切入
在机器人领域,减速器作为核心零部件,对轴承的精度、可靠性和寿命有着极高要求。苏轴股份针对这一需求,集中优势研发力量,全力攻克技术难题。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成功开发出适用于机器人谐波减速器的超薄精密滚针轴承。这款产品一经推出,便凭借其卓越的性能指标,迅速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其精度达到交叉滚子轴承精度 P4 级,滚针精度高于 G2 级,滚针轴承极限静工作载荷达到行业领先标准,技术上限可与外资品牌相媲美。这一技术突破,不仅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也为苏轴股份在机器人轴承市场赢得了一席之地。
在航空航天领域,苏轴股份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航空航天设备对轴承的性能和质量要求近乎苛刻,不仅要承受极端的工作环境和巨大的载荷,还要具备极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苏轴股份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共同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研发。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突破了多项航空航天轴承关键技术,与中国商飞达成飞机机体滚轮轴承开发意向,并正在研制相关产品。这一合作意向的达成,标志着苏轴股份正式迈入航空航天领域,为实现航空航天精密轴承的国产自主替代化进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技术突破与市场合作
在技术突破方面,苏轴股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优化产品性能。在机器人谐波减速器用超薄精密滚针轴承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技术升级和创新,提高产品的精度和可靠性。同时,针对航空航天领域的特殊需求,研发出一系列高性能、轻量化的轴承产品,满足了航空航天设备在高速、高温、高压等极端工况下的工作要求。这些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苏轴股份的产品竞争力,也为我国机器人和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市场合作方面,苏轴股份积极拓展与下游企业的合作关系,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在机器人领域,与多家知名机器人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其提供优质的滚针轴承产品。通过与这些企业的深度合作,苏轴股份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优化产品设计,还能够借助合作伙伴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渠道,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航空航天领域,除了与中国商飞的合作外,苏轴股份还积极与其他航空航天企业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为未来在该领域的业务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状:北交所的闪耀之星
如今的苏轴股份,已成为北交所一颗耀眼的明星,在轴承行业中持续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财务表现与市场地位
从财务数据来看,苏轴股份近年来呈现出稳健增长的态势。2024 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达到 5.47 亿元,同比增长 17.4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18 亿元,同比增长 35.04% 。这样的增长速度,在北交所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彰显了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在滚针轴承行业,苏轴股份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拓展,已成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之一。其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份额,还远销海外,与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据相关数据显示,苏轴股份连续多年在轴承行业滚针轴承企业中产量排名第一,是国内品种最多、规格最全的滚针轴承专业制造商之一,在国内滚针轴承领域的市场地位举足轻重。
产品优势与市场前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