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之初:2009 - 2014,扎根金融科技土壤
2009 年,在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初起之时,艾融软件应运而生,于上海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土地上成立 。彼时,金融科技领域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但艾融软件的创始人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精准地捕捉到了金融机构对于信息技术升级的迫切需求,毅然投身于金融 IT 领域的创业之中。
创业初期,艾融软件团队规模较小,但成员们皆是怀揣着对金融科技的热爱与执着,他们凭借着深厚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开始为金融机构提供定制化的软件开发服务。尽管面临着资金紧张、市场认知度低等诸多困难,但艾融软件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解决方案,逐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崭露头角。
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2014 年成为了艾融软件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 公司成功登陆新三板,成为业内首家登陆该板块的金融科技软件企业。这一突破,不仅为艾融软件带来了更广阔的融资渠道和发展空间,更标志着公司在金融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登陆新三板后,艾融软件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得以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拓展业务范围,吸引了更多优秀的技术人才和行业专家加入,为公司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冲刺创业板:2016 - 2019,折戟与沉淀
登陆新三板后,艾融软件并未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资本市场。2016 年 12 月 1 日,公司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提交上市辅导并获受理,正式开启了冲刺创业板上市的征程,辅导机构为中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这一举措标志着艾融软件在资本市场的进阶之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公司希望通过登陆创业板,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加速业务拓展和技术创新。
2017 年 4 月 27 日,艾融软件向中国证监会报送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申请文件,迈出了冲刺创业板的关键一步。同年 5 月 22 日,中国证监会出具了《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正式受理了艾融软件的上市申请,这让公司上下充满了期待。然而,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7 年 7 月 28 日,公司被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第十九次)抽中,于 2017 年 10 月接受现场检查。同时,在审核过程中,2017 年 8 月 21 日,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项目审查一次反馈意见通知书》,公司及相关中介机构需要按照通知书的要求,对相关问题进行逐项落实,并在规定期限内将反馈意见回复报送中国证监会。这一系列的审核流程和反馈要求,考验着艾融软件的耐心和应对能力。
经过长达两年多的漫长等待与审核,2019 年 7 月 25 日,中国证监会第十八届发审委召开的 2019 年第 90 次会议审核结果显示,艾融软件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申请未通过。发审委认为,公司不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具体审查意见虽未明确指出,但从市场分析来看,公司被否的原因或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在财务数据方面,报告期内艾融软件综合毛利率、净利润率均高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水平,这引发了发审委对其毛利率和净利率合理性的质疑,包括发行人与客户约定人月单价的确定依据、不同客户人月单价差异较大的原因及合理性、部分项目人月单价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水平是否符合行业惯例等;在客户依赖方面,公司报告期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较高,发审委关注公司对主要客户是否存在重大依赖,以及订单获取过程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存在商业贿赂或不正当竞争等情形 ;此外,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较多,部分员工为关联方办理辅助性行政事务并在其报销费用,这也引起了发审委对公司治理规范性和有效性的关注。
2019 年 9 月 5 日,艾融软件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关于不予核准上海艾融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的决定》,这一结果无疑给艾融软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公司股票从 2017 年 5 月 26 日起开始暂停转让,2019 年 9 月 16 日开市时起恢复新三板股票转让,当日其股价大跌 36.59%,市值大幅缩水,投资者信心受到极大影响。此次创业板上市折戟,对艾融软件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也促使公司深刻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开始进行内部整顿和业务调整,在沉淀中等待新的机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