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业绩 “变脸”,困境凸显
然而,好景不长,上市第二年,思科瑞的业绩便急转直下,出现了令人始料未及的 “变脸”。2023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95 亿元,同比下降 19.69%;实现净利润 4310 万元,同比下降 55.75%。进入 2024 年,情况并未好转,上半年思科瑞由盈转亏,实现营收 5559.33 万元,同比下降 49.68%,净亏损 395.53 万元,同比下降 110.16%,主业可靠性检测筛选仅录得 5295 万元收入,同比去年腰斩。2024 年前三季度,思科瑞业绩继续骤降,净亏损 66.14 万元。
思科瑞业绩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行业环境来看,下游军工行业可靠性检测需求阶段性减少是主要原因之一。2023 - 2024 年,各大军工集团由于受装备订货调整和人事调整等影响,报告期内检测订单需求较上年同期减少 。公司的主要客户为各大军工集团下属单位以及为军工集团配套的电子厂商,客户类型也发生了较大变动,更多流向了下游为军工企业配套的电子厂商。市场竞争的加剧,也使得部分类别检测业务的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思科瑞的降幅居前。2024 年 1 - 6 月京瀚禹、西安西谷营业收入同比分别下降 24%、49%,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思科瑞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严峻挑战。
(三)并购扩张,转型之路
面对业绩的下滑,思科瑞从 2023 年起开始积极寻求转型,走上了并购扩张之路。2023 年 4 月,思科瑞以 4960 万元增资陕西海测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增资后持有陕西海测 51.67% 的股权并成为其控股股东,快速切入环境与可靠性检测服务业务领域。2023 年 9 月,公司以 6000 万元在海南文昌航天城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海南国星飞科技有限公司,加速推进卫星事业,完善卫星互联互通产业布局。2023 年 11 月,投资 4 亿元建设思科瑞检测与可靠性文昌工程中心,以配合文昌国际航天城所承担的我国商业火箭以及中国星网等的发射任务,实现火箭、卫星从材料到元器件、模组到整机的检测能力建设。
这些并购投资对思科瑞的业务布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其业务领域得到进一步拓展,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一系列并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部分并购标的业绩不佳,如陕西海测在被收购后业绩大幅下降,利润由盈转亏。思科瑞的回款能力孱弱,2021 年 - 2024 年 H1,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占营收比重分别 88.28%、113.16%、138.4%、383.9%,一路走高,与收入变动的匹配性极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公司的财务压力。
未来展望:困境中寻突破
(一)聚焦主业,打造全产业链基地
尽管面临困境,思科瑞仍坚定地选择继续聚焦主营业务,深入贯彻 “打造国内一流的可靠性服务平台” 的发展策略。公司计划打造高可靠元器件检测技术研发及检测、环境试验、电磁兼容等可靠性全产业链基地。在低轨商业卫星领域,思科瑞也在积极布局,努力形成重点区域布局。通过这样的业务发展策略,公司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在军用电子元器件可靠性检测领域的专业优势,还能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提升服务能力,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在文昌国际航天城,思科瑞正致力于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航天产品可靠性技术中心、环境可靠性试验中心、电磁兼容(EMC)试验中心、软件可靠性测评中心等,为 “箭”“星” 及配套产品提供本地化、一体化,高效率、低成本的可靠性检测解决方案。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公司对低轨商业卫星领域的重视,也为其未来在该领域的业务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始终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思科瑞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未来,公司计划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以及在行业内的口碑。公司将充分运用自身积累的可靠性设计与试验大数据、自动化测试技术的研发成果,努力实现从模组到整机、系统的高精度、高效率自动化智能化检测。
2023 年,思科瑞在研发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果,研发投入 2229.66 万元,同比提升 4.53% 。在知识产权与技术资产方面,公司获得了 14 项发明专利、7 项实用新型专利和 30 项软件着作权,研制各类适配器 4300 余套,开发测试和老化程序 7400 余项。公司还新增、提升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检测能力、微波器件全参数自动检测能力、多种元件可靠性检测能力、DPA 分析能力、环境可靠性试验技术、电磁兼容检测技术能力建设等多方面的检测技术能力。这些成果为公司未来的技术创新和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