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泛能源领域,纳芯微将新能源的发电侧、输电侧和用电侧应用场景合并起来,统称 “泛能源”。发电侧的应用场景包括光伏、风能、储能,输电侧的应用场景主要是电网相关的变电、配电等,用电侧的应用场景主要是功率用电侧,比如大功率的电机的驱动、PC 服务器、数据中心的电源、基站的电源等等。这些领域对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的需求也十分旺盛,纳芯微的产品在这些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能源的高效转换、传输和利用提供了关键支持。
为了满足工业和汽车领域对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的严格要求,纳芯微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到最终产品出厂,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严格的检测和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际标准。同时,纳芯微还加大了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的性能和技术水平,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技术创新是纳芯微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自成立以来,纳芯微始终将研发视为重中之重,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
在研发投入方面,纳芯微的投入力度逐年增加。2023 年年报显示,纳芯微全年研发费用达到 5.2 亿元,同比增长 29.17%,占营业收入比例为 39.79%,剔除股份支付后的研发费用为 3.49 亿元,同比增长 46.5% 。2024 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投入金额为 3.19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37.61%。高额的研发投入为纳芯微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使得公司能够吸引优秀的研发人才,购置先进的研发设备,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
凭借多年的研发积累,纳芯微以信号链技术为基础,在模拟及混合信号领域开展了深入的自主研发工作,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在传感器领域,公司拥有传感器信号调理及校准技术、高精度 CMOS 温度传感器技术、高性能高可靠性 MEMS 压力传感器技术等。其中,传感器信号调理及校准技术能够对前端敏感元件输出的微弱信号进行精确放大、转换和校准,校准精度可达 0.1%,同时还提供了传感器的开短路、过压、过流、高温等诊断技术,有效降低了产品失效带来的风险 。高性能高可靠性 MEMS 压力传感器技术则应用于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全系列集成式压力传感器芯片中,微差压压力传感器能够实现对微小压力差的准确测量,量程范围可以低至 200pa,NSPGD1 集成式压力传感器芯片能够实现对 2mm 水位的精准测量和 2.5mA 的低功耗运行,带气嘴的 DIP8 封装形式适合于非腐蚀性气体的差压检测和非接触式液位检测等领域 。
在信号链和电源管理领域,纳芯微也掌握了一系列核心技术,如基于 “AdaptiveOOK” 信号调制的数字隔离芯片技术、高压隔离工艺、容耦隔离技术等。基于 “AdaptiveOOK” 信号调制的数字隔离芯片技术是数字隔离类芯片产品的关键技术之一,它解决了传统 OOK 技术抖动过大的问题,使信号抖动控制在 1ns 左右,大大提升了数字隔离类芯片的性能,使其能够应用于更多高速高精准传输的场景 。容耦隔离技术作为纳芯微的核心技术之一,在工控领域展现出了优异的性能。与传统的光耦隔离相比,容耦隔离不仅提供了更好的抗干扰性能,还具备更高的 CMTI(共模瞬态抗扰度)和更强的耐压能力。纳芯微第二代容耦隔离技术的产品已经达到了 CMTI 200 kV/μs、耐压能力超过 12 kVrms 的性能,而即将推出的第三代产品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包括更高的耐压能力、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强的抗干扰性能 。
截至 2023 年,纳芯微新增 7 项核心技术,现达到 22 项;新获得 44 项知识产权项目授权,其中发明专利 24 件。2024 年以来,纳芯微继续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新获得了多项专利授权,如 “高精度磁场感测装置及运动传感器”“磁传感器、状态检测装置及方法” 等 。这些核心技术和专利不仅是纳芯微技术实力的体现,也为公司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技术创新对纳芯微产品性能的提升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产品性能方面,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核心技术,纳芯微的产品在精度、稳定性、可靠性、抗干扰能力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能够满足汽车、工业、通信等高端领域对芯片的严格要求。以公司的隔离芯片为例,基于自主创新的加强绝缘隔离工艺和 “AdaptiveOOK?” 编解码技术,大幅提升了共模抗干扰的抑制能力,使其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也能稳定工作 。在市场竞争力方面,技术创新使得纳芯微能够推出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从而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市场份额。同时,核心技术的掌握也使得纳芯微在与国际半导体巨头的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打破了国外企业在高端芯片领域的垄断,推动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国产化进程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