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业务方面,尽管公司积极布局,但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与预期存在较大偏差。电池业务行业内卷严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充换电行业发展不及预期,市场需求增长缓慢,相关业务出现较大亏损,对公司的现金流和利润产生了负面影响。
面对这些困境,瀚川智能果断进行战略调整,以应对当前的挑战,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在战略和业务层面,公司明确回归汽车核心主业,对新能源业务进行战略性收缩调整。公司董事长蔡昌蔚重回技术和市场一线,担任 CTO,牵头开发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以强化公司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的能力。公司及时收缩亏损的充换电和电池业务,合并成新能源事业部,聚焦松下、SK ON 等海外优质客户,致力于提高业务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公司还对各个子公司的业务进行审查,出售非核心业务,关停不盈利的子公司,以实现轻装上阵,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在组织和人事层面,瀚川智能对核心部门进行了精简和优化,重新梳理组织架构,提升组织效率。公司对高管团队进行系统性调整,原董事会秘书章敏、副总经理张春、徐杨,以及非独立董事金孝奇等因个人原因相继辞任。董事会免去何忠道副总经理及财务总监职务,由董事长蔡昌蔚暂代财务总监职责,确保过渡期财务体系稳健运行。同时,公司迅速搭建起一支精锐的核心领导团队,形成高效协同的 “核心作战群”。董事长兼执行总裁蔡昌蔚聚焦于产品管理与研发关键领域,董事长兼执行总裁特助孙凤霞全面统筹公司业务、营销、生产以及供应链等多元管理板块,董事兼副总经理郭诗斌挂帅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董事兼副总经理杭春华执掌汽车设备事业部,新任董事会秘书鄢志成负责资本运作与投资者关系,营销中心总经理胡书胜扎根市场前沿拓展客源,集团管理代表兼人力资源总监陈欣祺立足人才战略输送人才 。公司还对保留员工进行了全面复盘,启动了大规模职位晋升和调薪工作,平均薪资增长 10%,并推出了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旨在打造一支高效能的团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此外,瀚川智能还制定了严格的订单承接标准,对于项目毛利率、付款条件等均设置底线标准,保证每一个新接订单的盈利能力。公司将更多资源聚焦于海外业务和大客户业务,利用海外市场相对蓝海、订单毛利率较高的优势,提升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2024 年上半年,公司汽车装备海外订单占汽车装备整体订单比例已经过半,业务覆盖全球 20 多个国家,并计划加大开拓北美和欧洲等国际市场 。
这些战略调整举措对于瀚川智能来说是必要且关键的。在短期内,公司可能会面临业绩继续承压、调整成本增加等问题,但从长期来看,这些调整有助于公司聚焦核心业务,提升核心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风险,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回归汽车核心主业,公司能够充分发挥在汽车电子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客户资源优势,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市场份额。对新能源业务的收缩调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部分市场机会,但能够及时止损,避免亏损进一步扩大,使公司能够集中精力和资源发展优势业务。组织和人事层面的优化,有助于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公司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严格的订单承接标准和对海外业务的聚焦,有望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业务的稳健增长。
瀚川智能正处于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公司积极应对,通过一系列战略调整举措,努力寻求突破和转型。未来,公司能否成功实现困境反转,重回增长轨道,值得市场期待。
未来展望:新机遇与发展方向
展望未来,智能制造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一系列显着趋势正重塑着行业格局。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技术的深化应用,将使企业能够借助虚拟设计和数据建模,大幅加快研发进程,减少对传统研发经验和物理试错的依赖,推动基础材料、高端产品和先进工艺的创新突破。数字孪生工厂的兴起,通过将数字孪生建模、分析技术与物理工厂全生命周期深度融合,将彻底变革工厂设计、管理方式和体系架构,开创智能工厂建设与运营的全新模式。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将赋予智能制造系统更强的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实现生产过程的高度智能化和自主化。供应链全环节网络化调度管控,依托 “平台 + 网络” 连接和调度产业链供应链的全业务环节,推动产业模式的系统性变革,优化全局资源配置和全价值链协同。绿色化与可持续发展也将持续成为行业的重要方向,通过数字技术优化能源管理、减少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助力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