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拓展方面,杭可科技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与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不仅巩固了与韩国三星、韩国 LG、日本村田等国际客户的合作,还成功进入了大众集团的供应链。2024 年 8 月,杭可科技发布重大合同公告,宣布公司收到来自 PowerCo Battery Spain SA(简称 “大众西班牙”)及 PowerCo Canada Inc.(简称 “大众加拿大”)通过竞标系统生成的合同,合同总金额超过杭可科技上一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 45%,这一订单的签订,不仅将显着提升杭可科技的收入水平,更将对公司本年及未来年度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公司在国内市场也取得了新的突破,与比亚迪等国内知名企业的合作不断深化。2024 年 9 月 3 日,杭可科技收到比亚迪中标通知书,合计中标锂电池生产设备 5.22 亿元,进一步扩大了公司在国内市场的份额。
产能扩张也是杭可科技上市后的重要战略举措。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公司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能。杭可科技目前在国内拥有五大工厂,同时正在扩建国内第六工厂,并同时在建设韩国和日本两个海外工厂,已建成的工厂产能利用率较高。公司 IPO 募投项目均已完成,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公司的产能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产能扩张,杭可科技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市场响应速度,进一步巩固其在行业内的地位。
(二)遭遇困境及原因分析
然而,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杭可科技近年来也面临着一系列困境。2024 年 1 月 24 日晚间,杭可科技发布业绩预告,预计 2024 年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 2.5 亿元~3.8 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减少约 5.59 亿元~4.29 亿元,同比减少 69.1% 到 53.03% ,这一业绩下滑的消息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深入分析其困境背后的原因,市场竞争加剧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该领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国内市场及欧美市场,杭可科技的竞争对手主要为国内同行业公司,如珠海泰坦新动力电子有限公司、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擎天实业有限公司等;在传统日韩客户全球扩产的市场竞争中,竞争对手主要为日韩企业。这些竞争对手在技术、价格、服务等方面各有优势,给杭可科技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导致公司市场份额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产品价格也面临下行压力,进而影响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国内锂电池市场需求增速放缓也是杭可科技面临的一大挑战。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保持着一定的增长态势,但增速逐渐放缓。2023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958.70 万辆和 949.50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5.80% 和 37.90%,增速明显放缓。随着市场饱和度的逐渐提高,锂电池市场需求增速也随之放缓。同时,过去几年国内锂电池新设工厂开始逐步释放产能,导致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加剧,进一步压缩了杭可科技的市场空间。
电池厂商验收周期延长也对杭可科技的业绩产生了不利影响。由于锂电池行业的特殊性,电池厂商对设备的验收标准较为严格,验收周期较长。这使得杭可科技的收入确认时间延迟,资金回笼速度变慢,对公司的现金流和财务状况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在 2024 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杭可科技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傅风华表示,公司 2024 年收入下降,主要是 2023 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锂电池扩产需求下降,同时验收周期延长导致营业收入有所下降。
此外,汇兑损失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杭可科技的业绩。随着公司海外业务的不断拓展,外币收款金额随之增加,受外币汇率波动影响,公司汇兑损失大幅增加。2024 年,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市场且卓有成效,本期获得大额海外订单导致海外的收款金额快速提升,但也因此受到外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导致本期汇兑损失大幅增加,这对公司的利润产生了负面影响。
行业竞争格局与杭可科技的应对策略
在当前的锂电池装备制造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且激烈的态势。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锂电池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吸引了众多企业纷纷投身其中,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
从全球范围来看,锂电设备行业竞争格局多元化,领先企业凭借技术创新、规模效应和品牌优势占据较高市场份额。在国内市场及欧美市场,杭可科技的竞争对手主要为国内同行业公司,如珠海泰坦新动力电子有限公司、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擎天实业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价格策略和市场服务等方面各显神通,与杭可科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例如,利元亨在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能够为锂电池、汽车零部件、精密电子、安防等多个行业提供高端装备和工厂自动化解决方案,其业务范围的广泛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