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1997:启航 —— 初创与崭露头角
1993 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博汇科技于北京正式创立,彼时的中国,广播电视行业正蓬勃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电视成为了千家万户获取信息与娱乐的重要窗口。怀揣着对视音频技术的热爱与执着,博汇科技踏上了征程,立志在这片领域开疆拓土。
凭借着团队对视音频技术的深入钻研与不懈努力,博汇科技推出了一系列广播电视播控设备,如字幕机、切换器、时基校正器等。这些产品一经推出,便凭借其稳定的性能和出色的表现,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其中,动画字幕机被北京电视台播控中心采用,承担了北京电视台动画台徽的播出工作,其精美的动画效果和流畅的显示,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也让博汇科技在行业内名声大噪。1994 年和 1995 年,博汇科技更是连续两年承担世界桥牌锦标赛电视字幕直播任务,在国际赛事的舞台上展示了中国视音频技术的实力 。1996 年,大型纪录片《中国大案录》的后期字幕制作任务也交由博汇科技完成,其对字幕制作的精准把控和对历史资料的尊重,为纪录片增色不少。
随着对广播电视行业的深入了解,博汇科技敏锐地捕捉到了有线电视播控平台增值服务领域的巨大潜力。1997 年,公司迅速切入该领域,开始为有线电视播控平台提供多画面显示等增值服务。在这一过程中,博汇科技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还深入了解了有线电视播控业务的监测需求,为后续布局视音频监测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8-2002:定位 —— 技术突破与航天应用
1998 年,中国航天事业正处于关键的发展阶段,对技术的精度和稳定性要求极高。博汇科技凭借在视音频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卓越创新能力,成功将其播控产品应用于 “神舟二号” 宇宙飞船的升空和测控任务中 。在 “神舟二号” 任务里,博汇科技的播控产品承担着时码和站址信息叠加的重要使命,为飞船与地面指挥中心之间的精准通信和数据传输提供了有力支持。其产品不仅要适应太空复杂的电磁环境,还要确保信号的稳定传输,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任务的成败。在后续的 “神舟五号” 任务中,博汇科技的产品同样表现出色,见证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伟大时刻,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一成就不仅是博汇科技的荣耀,更是中国视音频技术在航天领域的一次成功突破,彰显了中国科技企业在高端技术应用方面的实力。
在广电监测领域,博汇科技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能力。1999 年,公司创新性地推出了 CATV 信号自动监测报警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有线电视信号的质量,一旦发现信号异常,如信号中断、干扰等问题,便会立即发出报警,为有线电视运营商及时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有效保障了用户的收视体验。2000 年,多频道播出信号实时监测报警系统问世,它可以同时对多个电视频道的播出信号进行监测,实现了对广播电视播出信号的全方位监控,大大提高了播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002 年,Ares 数字电视多画面实时监测报警系统的推出,更是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和肯定。该系统采用了先进的多画面显示技术,能够在一个屏幕上同时显示多个数字电视频道的画面,并对每个频道的信号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报警,为电视台和广电运营商提供了更加直观、高效的监测手段。
这些创新性产品的推出,不仅满足了市场对广电监测设备的需求,也为博汇科技赢得了众多荣誉。公司多次荣获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创新奖、中国电子学会信息科学技术奖等多项殊荣,这些奖项的获得,是对博汇科技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度认可,也进一步提升了博汇科技在行业内的品牌影响力,使其成为了广电监测领域的佼佼者 。
2003-2007:精进 —— 深度参与数字化改造
2003 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明确了有线电视数字化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这一政策的出台,犹如一阵春风,吹遍了整个广电行业,为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按下了加速键 。在这一政策的引领下,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的热潮。
博汇科技凭借着在视音频监测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经验,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市场机遇。公司加大研发投入,组织技术团队进行攻关,成功推出了 TrinityAres 系列卫星、有线数字电视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了高集成度的全 IP 化硬件设计,具备强大的信号监测和分析能力,能够实时监测卫星和有线数字电视信号的质量,对信号中的各种参数进行精确分析,一旦发现信号异常,如信号中断、干扰、误码等问题,能够迅速发出报警,并提供详细的故障信息,为运营商及时解决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