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的航运业不发达,以前买卖奴隶这样的事情都是英国人、美国人包办,后来英国废奴,生意全都给了美国人,所以后来招华工,也是通过英美公司来办。直到皇帝陛下让沙船帮在巴西建立了定期航运,听说一直不赚钱,只是方便华工往来。
“太感谢你们了。”
辣达略再次见到唐廷枢一脸热情,还试图亲吻对方。
唐廷枢一脸迷惑,一番沟通之后才知道,辣达略家的种植园遭到了匪徒袭击。当时有几个忠诚的黑人保护他的家人,他三岁的女儿和年轻的第二任妻子被不忠诚的黑人奴隶逼到了楼上,对方在楼下准备放火。然后有一群华人拿着枪吓退了那些黑人。
感激之余,辣达略颇为担心:“贵国的人为什么都带着枪?”
他家里有这么一群带着枪的华人,他可不放心啊。
唐廷枢信口雌黄道:“自卫是我国公民的悠久传统。有些村庄的民众自幼习惯用武器保护自己。”
“这个传统还真是,真是——斯巴达克!”
辣达略口气古怪,听不出是赞扬还是贬低。
唐廷枢笑道:“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件好事,不是吗?至少我国国民的自卫传统这次保护了你一家的安全。让你的家庭和财富都得到了保全。”
辣达略点点头,如果将这些华人看成免费保镖的话,那是满满的安全感啊。他从小就跟这些华工接触,以前怎么就没发现这些人这么能打,怎么就把美国人打败了呢!
他家的华人已经有十几年了,那时候他爷爷还活着,爸爸当然也活着。那年行情不好,咖啡突然降价,招来的华工拿不到工资,爷爷就用土地顶账了,这也不知道是谁开的头,反正已经相当普遍。这样的华人村子,多的三五十户人,少的二三十户人,就住在种植园里面,平时也不惹事,不闹事,有活了打打短工,没活了就伺候他们自己那小块地。
“是啊,无论如何我都得留住他们。或许还得请更多的华工。”
他家的黑奴都跑了。
唐廷枢很支持,临走的时候皇帝交代,虽然解放黑奴是一件好事,但黑奴空出来的劳动机会,是华工的工作机会。大汉的人口压力还是很大,劳务输出是一项长久国策。
“我国对华工出国工作现在很支持,如果有任何需要,甚至可以联系我们的领事。”
唐廷枢一直等到巴西局势彻底安定下来,才跟城里的华人开会沟通。这些在巴西大城市的华人成分十分复杂,有直接从国内来的,还有几年前美国排华后,巴西瞅准机会去招揽来的。
他们在这里从事挖矿,开饭馆,各行各业的工作。还有一群来自茶园的管理,之前管着一群黑人种茶叶,黑人跑了,他们现在失业了,来到城里打算回国。
唐廷枢跟这些了解到了第一手信息,发现大多数人对这里的工作并不满意。很多人来了很多年,是被骗,甚至被绑架过来的。他们被各种所谓的‘移民公司’忽悠,搭乘各国船舶过来,很多人死在了路上。有些人因此视大海为畏途,不敢回国。大多数是没有能力回国,比如从美国来的那一批,工资高是高,但能拿到手里的有多少却不敢保证。很多人活着没有希望,还染上了恶习,抽大烟,如果没早死,基本也不可能攒下钱。
混的最好的,算是那批被正规对待,签了“契约华工”合同的,合同一般是5到8年,年满之后,就可以成为自由人,可以在当地自由经商或打工。大部分人开始走街串巷贩卖小商品,沿街叫卖扇子、纸风车、鞭炮等,也有人开烟火鞭炮作坊、洗衣店、角仔店,成了城里的小商人。
这些是幸运儿,或者属于生存能力强的那部分。大部分华工都很心酸,在异国他乡,失去了原来的社会关系,沦落为边缘人,有的打工期满,根本没攒到钱,靠打零工勉强糊口,甚至有人穷困潦倒,厌世自杀。
唐廷枢听着也很心酸:“以后这种事情不会发生了。皇帝陛下建了一个移民银行,每个人都能贷一笔钱,买一百亩地。不过要十人一伙,才能贷款。”
还有这好事?
买地当地主,说的容易,最底层的人,没有意外,谁能攒下买地的钱,这第一桶金从何而来?
美国林肯总统颁布的《宅地法案》赞誉那么大,可为什么去西部领取土地开荒的黑人不多,因为他需要10美元登记费和去西部的路费,哪个黑人家庭能攒到去西部的路费,大多数连10美元都没有。为什么不免费发放并报销路费呢?免费了,还怎么让白人独占?
这些来巴西的人懒吗,那肯定不懒,不管是被骗的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流落此地后,能活到现在的,都绝不是懒人,那都是想尽各种办法活下来的。
顿时报名踊跃。
可惜唐挺熟另一个目的没有达成,他想直接向巴西政府买下一片足够大的荒地,比如在巴西内陆尚且无人问津的土地,然后招募华人开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