忐忑了三天,他又被叫进宫了。西安的皇宫寒碜,比不得紫禁城,只是以前的陕甘总督府。
恒奇这次不止见到了慈禧,还见到了一群王爷,有老王爷,有小王爷。
“恒奇。本宫让你招三千兵,你能不能练出来?”
“奴才,奴才才疏学浅,恐怕难堪大任…”
恒奇激动了。
“你就说你能不能练出来。”
“奴才,能。”
恒奇眼中闪烁着精光。
慈禧又拉着一群王爷赌咒发誓,不会往恒奇的军中塞人,这才交给了恒奇这个差事。
恒奇的自由度非常大,人随他挑,兵随他招。
他只要走了他带来的三十个人,兵就地招,陕甘自古出强兵。这一带刚刚经历战乱,白帽军连西安城里的满汉都杀光了,西安周边死了大半人口,剩下的就没有弱的。周边村庄的名字都因为这场残酷的战争而改变,出现了大量周家堡子、杨官寨子类似的名字,当地大户大族,夯土建屯堡,因此有了这些土堡子。
恒奇只要能骑马的,旱灾刚过,经济凋敝,竖起招兵旗不愁吃粮人,他很快就招够了三千个骑兵,然后分队操练起来。
武器是英式马提尼步枪,阿姆斯特朗炮,在被杀的相对空旷的关中平原上大练兵马。不久恭亲王从北京过来,顺道看了几眼,留下‘悍勇’二字褒奖。
从秋收一直练到年关,听到闽辽那边先后逼降了伯力、攻破了海兰泡,还围了庙街,只剩下海参崴没有消息。
他还听到了一些家乡的消息,随着黑龙江大将军重开江东囤地,六十四屯的一些老人都回去了。这让他想起了美丽的家乡,没离开以前是那么的厌恶那绿油油的麦田,常年牛马粪味弥漫的屯子,冬天化不开的冰面,离开了却没一日不想念。
自古忠孝难两全……
到了年底,终于传来了海参崴被攻陷的消息,这些消息有些是通过从北京不断迁过来的旗人传来的,有些是闽辽发的报纸上登载的。听说那位刘贼还特意将这个日子定为收复日,规定以后每年这一天放一天假。
再就是谈判了,过了年俄国人、英国人和闽贼在福州谈判,听说谈的很不好,都传他们还要再打起来,至少旗人都这么说。
恒奇还是练兵,然后打了第一场仗,是渭河南边一个堡子的人造反,他们抗粮,闹起来后打死了催收的一个官差,当地绿营镇不住他们,最后差事落在他的手里,炮轰开了那个土堡子,然后把人都杀光了。
恒奇是不想杀那么多人的,闽辽军没有屠杀的习惯,人头不是记功的凭证。但他手下杀红眼了,这些从大乱中活过来的人,戾气很重。
满清在关中练新军的情报,很快就传到了闽辽军,陆军总负责人是刘三虎,职务福建提督,实际上不止负责福建,整个陆军都归他管。提督府相当于陆军部,不直接负责军事,但却有各种监察之责,军备、军械也归提督府管,偏文职了。
刘三虎查了这件事后,竟然上报到了刘勇强这里,因为查到了一些大员身上。
刘勇强将刚刚从尼布楚败退回来的卢伟召到大连,劈头盖脸就骂了一顿。
“还学会做假账了?”
这件事经不起查,满清那边并没有藏着掖着,正大光明练兵,军官身份都成了传奇,被当做忠勇的典范宣扬。一查是卢伟带的骑兵,三十个人开小差,如果查不清楚,刘勇强的军队还没到那种程度。
基层军官上报了,但卢伟隐瞒了,当时急着北上,所以报了战损,在闽辽的军账上,这三十个人已经战死销户,没准家属都领到抚恤金了。结果人家跑观众练兵去了。
“大人。我这不是急着北上作战吗。几个旗人,跑就跑了。”
“哼。几个旗人?”
旗人可不止几个,那是两百万,东北就有几十万之多。从乾隆开始京旗回屯东北,给了大量政策。当地作为重要政治工作特事特办,京旗迁来之前,先调本地驻防旗人,差役帮这帮老爷们买好耕牛,把荒地开垦出来,尔滨一带的村屯最早就是这么来的,是清政府从盛京和吉林先调来2000旗丁和家属帮京旗开荒,结果荒开出来了,京旗老爷不肯来,有些响应号召来了又跑了,住过北京的谁受得了尔滨的冰天雪地。结果是盛京和吉林的旗丁看到尔滨的地这么好,不但留了下来,还源源不断吸引来东北本地的旗人来屯垦,甚至连热河的旗人都跑过来种地。
这些刘勇强进入东北之前就存在的村屯,一开始都是民屯,后来施里芬认为兵力不够,将所有村屯都转为军屯,总设立2万军屯,才将这些老村屯改编过来。
跑去西安的那批旗人,就是那时候编入军屯接受了训练,之后实打实跟俄军打过仗的。这些人没有京旗那么腐化,平时自己种地,养马,功夫好的才能编入驻防八旗,因此保持了农民子弟的本色。
这样的人东北有几十万之多,如果都心向满清,还是很难搞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