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能挣钱,她什么都干。
严浩后来由于某些原因留级了,因此比大哥晚了整整一年才踏入大学校门。那时候,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可谓是异常艰难的岁月,因为他们不仅需要供养一个大学生,而且还要同时负担另一个大学生的费用。然而,即便如此,母亲却从未对严浩有过丝毫的亏待。
大哥毕业后,顺利地在市里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并很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而严浩则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学位。最终,他成功毕业并留在了省城工作。时光荏苒,不知不觉间严浩也迎来了自己的人生大事——结婚,不过那时的他已然 30 岁了。
当严浩的儿子呱呱坠地之时,母亲已然年届六十。但这位伟大的母亲依然毫不犹豫地肩负起照顾孙子的重任,并且一直坚持将孩子带到十岁。她常说:“你哥的孩子我都带到了十岁,你的孩子我自然也要一视同仁地带到十岁。毕竟,你们可都是我的亲生儿子呀,我怎么可能会偏心呢?”
就这样,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严浩的儿子茁壮成长。等到孩子满十岁的时候,母亲终于功成身退,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老家。此时的母亲,已然七十高龄,她终于可以与严浩的父亲一同过上悠闲自在、含饴弄孙的晚年生活了。
只可惜,这样平静美好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就在三年前,严浩的父亲毫无征兆地突然离世,给整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在料理完父亲的丧事后,严浩与大哥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共同商议出一个决定:让母亲在他俩家中轮流居住,每半年更换一次住处。
在过去的这三年里,母亲的生活过得还算惬意舒心。每当半年期满临近轮换之际,严浩总会提前安排好一切,主动前往大哥家迎接母亲归来。
然而,这一次距离轮到严浩家接纳母亲居住尚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母亲突然想提前来他家。他想,可能是大哥儿子刚结婚,母亲和孙媳妇处不来。
严浩刚要应允,妻子却犹如一道闪电般拉住了他。他心中不禁一沉,以为妻子并不情愿,顿时有些恼火:“妈含辛茹苦将我养大,那可是比亲妈还要亲啊!咱家就是她的家,她想来随时都可以来!”
妻子嫣然一笑,宛如春花绽放:“你想到哪里去了?我是想让你先跟大哥大嫂说一声,免得伤了和气。”严浩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她的良苦用心。
后来,严浩满脸笑容地对哥嫂说道:“哥,嫂,我和小米最近忙得像陀螺一样,孩子放学了都没人管。我想早点把妈接过来,让她帮忙照看一下孩子,你们看这样可以吗?”
哥嫂非常爽快地回答道:“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妈在家里,孩子放学有人照顾,还能吃上一口热乎饭,多好的事啊!”
严浩的妻子赶忙说道:“谢谢大哥大嫂的理解和体谅,我们就是这么想的。”
就这样,母亲如春风般提前来到了严浩他们家。
如今,严浩的母亲一直住在他们这里。
严浩的儿子每天放学回家后,总是迫不及待地冲向门口迎接奶奶。当门一打开,小家伙脸上就会绽放出无比灿烂的笑容,那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而奶奶呢,则满脸慈爱地张开双臂将孙子紧紧拥入怀中,祖孙俩其乐融融的场景让人看了心生温暖。
严浩的妻子也是个贤惠孝顺的人,她每天都会早早地下班赶回家。一进家门,便会主动走进厨房,与婆婆一同忙碌起来准备晚餐。婆媳二人一边愉快地交谈着一天中的趣事,一边熟练地洗菜、切菜、炒菜,厨房里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不一会儿,一桌丰盛可口的饭菜就做好了。
晚饭后,一家人常常会带着母亲到附近的公园里散步。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享受着这温馨美好的时光。说来也奇怪,自从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之后,原本身体有些虚弱的母亲精神状态变得越来越好了。如今的她不仅面色红润,而且还时常充满活力地跟家人讲述过去的故事。
看着母亲一天天好起来,严浩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于是,他和妻子经过一番商量后决定,以后不再让母亲轮流住在各个子女家中了。只要母亲愿意,就可以一直在他们家安心居住下去。因为对于严浩来说,“生恩不如养恩大”。虽然生母给予了他宝贵的生命,但继母却含辛茹苦地将他抚养长大,这份养育之恩他永生难忘。
孝敬老人本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一种莫大的善行。严浩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尽心尽力地照顾好母亲,让她能够幸福快乐地度过一个安详舒适的晚年。
然而,平静的生活没过多久,严浩发现母亲的记性越来越差。有时候甚至会忘记刚刚吃过饭,还会反复询问孙子有没有放学。严浩带母亲去医院检查,结果是老年痴呆症初期。
严浩和妻子并没有抱怨,反而更加细心地照顾母亲。妻子专门制定了营养食谱,希望能延缓病情发展。严浩也减少了加班,尽量抽出更多时间陪伴母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