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英看着赵家福煞白的脸色,笑着安慰他,“我没什么,你不用那么紧张,本来是想帮帮你,没想到反而给你帮了倒忙。”
江英在即将摔倒的一刹那,出于保护肚子里孩子的本能,她身子侧了一下,才免于正面摔倒。
赵家福心疼地轻声说:“你还笑,吓死人了。”
赵家福心有余悸,小心翼翼地扶着江英回到屋里。
江英刚把身上的泥土洗净,换上干净的衣服,肚子就一阵一阵地紧缩着,像要把五脏六腑都掏出来似的,痛得她满头大汗,豆大的汗珠顺着她的额头不断地往下流。
突然,江英感觉到下身有一股热呼呼的液体流了出来,她低头一看,液体顺着裤腿流到了地上。
江英对赵家福说:“不好,羊水破了,孩子快生了。”
赵家福哪里见过这情形,一下就慌了神,忙上去扶着江英,“我送你去医院吧。”
江英镇静地说:“现在去医院已经来不及了,恐怕还没有到医院孩子就要生在半路上了,只能在家里生了,你把课桌抽屉里的那块塑料布拿出来铺在床上,再在上面铺上一块干净的床单。”
江英已经生过两个孩子,多少也有些经验了,她忍着痛,镇定地指挥着赵家福。
赵家福手忙脚乱地弄好后,扶着江英躺到上面。
“你把女儿带到屋外去,然后去卫生所找医生来接生。”江英吩咐道。
赵家福飞跑着去到火车站卫生所,医生听了赵家福的述说后,连忙收拾好接生所需要的药品、器械,背上药箱。
当赵家福和医生来到时,江英的第三个女儿刚刚出生,医生忙着剪断脐带、包裹婴儿、处理伤口……。
医生走后,赵家福把两个女儿带回屋里。
赵芳、赵菲看到江英身边躺着一个包裹在襁褓中的白白胖胖的婴儿很是好奇。
赵芳问:“妈妈,这个妹妹是医生阿姨装在药箱里背来的吗?”
江英笑着说:“是的呀。”
江英歉疚地看着赵家福,“又生了个女儿,本来想着怀这一胎的感觉跟以前不一样,应该是个男孩,谁知生下来还是个女孩。”
赵家福笑哈哈地安慰江英,“男孩女孩都一样,我们家兄弟三人,没有姐妹,我从小最羡慕的就是别人家有姐姐或是妹妹,现在我有了三个女儿,算是加倍弥补了我的遗憾。”
江英听赵家福这样说也就不再提这件事。
赵家福说:“江英,我想给女儿起名叫赵平。”
接着又解释道:“虽然你摔了一跤,孩子没有到预产期就出生了,但总算是有惊无险,母女平安,希望这孩子将来一生平安顺遂。”
江英说:“听你的,你说叫什么就叫什么。”
赵家福出去煮了鸡蛋端进来给江英。
赵家福说:“我明天去上班,你坐月子没人照看我也不放心,要不把妈接来,她不是来信说想来我们这里住上一段日子吗,我现在上班的地方住房已经盖好了,等你满月后如果我们搬过去,她老人家恐怕以后没有机会再来这里了,不如趁现在就让妈过来。”
江英觉得这是一举两得的事,便催着赵家福去拍电报告诉家里。
江英自前年回去迁户口后就再没有见过母亲,也非常想念她。
王宏达得知赵家福岳母要来的消息后,便问道:“你岳母来了,你那么小的房间怎么住?”
赵家福说:“我打个地铺带着孩子睡,将就一下。”
“那怎么行,你可以,可两个孩子还小,哪能睡地下,这样吧,你岳母来了,让她到我这里住,我值班的时候睡值班室,不值班我可以到别的单身宿舍去挤挤,说好了,就这么定了。”王宏达不容商量地说。
四天后,赵家福乘火车去省城弥淋把江母接来了,江母还带来了最小的两个女儿。
为了减轻岳母和妻子的负担,赵家福就用背篓背着两岁多的赵菲去上班。
江英的家里一下多了两个孩子真够热闹的,孩子们一会儿在屋内嬉戏,一会儿在屋内追打,不是这个哭就是那个闹,十多平米的小屋经常是乱成一团。
江母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除了晚上睡觉时间,整个家里几乎没有一刻是安静的。
一个星期后,赵家福休息回来,江母对他说:“家福,你还是送我回去吧。”
赵家福说:“妈,您才来几天,怎么就要走呢?是不是我们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您尽管说。”
江母说:“不是不是,孩子们平时野惯了,这里靠近铁路我不敢放他们出去,怕不安全,呆在家里又闹腾,我在这里,孩子们乱着,不仅帮不上忙,倒让英子伺候我们,所以我想我还是带着孩子回去了。”
江英也说:“妈,我都没嫌乱,您担心什么,您总得等我出了月子再走吧。”
江母态度坚决的对赵家福说:“家福,我想好了,你后天休息回来就送我走吧。”
看着江母去意已决,赵家福和江英也就不好再说什么,只能把江母送走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