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院长和书记的风评如何?”
“怎么说呢?在教职工里评价挺不错,工资不拖欠,奖金高,福利好,这样的领导绝大多数教职工都喜欢。”
“那就是说还有部分教职工和一些学生是另一种态度了?”
“于、王二人,把大学当第一桶金,主要敛财方法,一个是大办特办函授教育,函授大专、函授本科、尤其是代培不脱产研究生,明码标价,只要钱到位,一准能考上保证拿到学位证书,再有就是提高统考录取分数线,减少可录取本科生,再录取特招生,就是花钱买分数考生;第三就是大肆举办各种专业学习班,向社会招生、向企事业发通知硬性指派学院名额,培养专业干部、人才,第四就是大力发展三产,现在每个系每个专业都有院办企业,当年,你去企业攒配电盘差点儿被开除,现在机械系开有配电盘工厂,对上面说是中试实习基地,每天都有大四学生在基地当廉价操作工,生意是超级好。”
“我靠!牛逼!”姬羽心里腹诽,脸上的微笑就有些僵硬。
上午9时,庆祝大会正式开始,于院长祝大会开幕词,倒也言简意赅;然后是王书记历数过去40年学院取得的诸多辉煌成绩,当听到学院总共培养了10万名毕业生,有超过5人成为省部级领导,23人成为市厅级领导,数百县处级领导,数千企业厂长、工程师,数万技术骨干,姬羽才知道大姐对历年学生的分析所言不虚,不过,按书记的统计数据,在前三排就坐的贵宾可不算多。
书记发言的后半部分,就是学院升级为理工大学,姬羽觉得,就是几个不同专业的学院合并在一起,组成了个集团学院,实质上以前是什么学院现在还是什么学院,互不影响,唯一的好处,可能就是几个学院能集中在一个大学城,能统一管理学生,比以前多了个管理机构—大学,凭空多出一批高位管理者,而各个学院的管理层并没减少,不知上面是怎么想的,反正姬羽觉得难以理解。
书记对108位为母校迁址慷慨解囊,做出重大贡献有为校友进行了赞誉,宣读了31名赞助费超过20万元以上的校友名字,请他们登上主席台,领取院领导发给他们的荣誉证书。
姬羽看看身后和左右的同学,大家的面上都不太好看,也不知道是不是对母校贡献不大产生了愧疚感,姬羽心里感觉像是吃了苍蝇一般。
身边的李洁靠近姬羽小声嘀咕:“早知道这样,我直接去京城办完事就走,花钱买难堪,自找没趣。”
书记讲完话,接着就是对学员有重大突出贡献的校友代表发言,一共四位:
第一位是房地产开发公司老板,这次赞助学院100万,拿了赞助冠军,跟校友共享成功经验,就是乘改革开放东风,加入到海南大开发热潮,取得了数千万的利润,回报母校。
后两位是国营大企业的一把手,讲话倒也中规中矩,说他们赞助母校50万元,是有条件的,是人才投入资金,希望母校以后分配毕业生,多向他们的工厂倾斜。这个说法,倒是让普通校友心里舒坦些,给的掌声比较热烈真诚。
第四个代表就是郑泉,他不掩饰自己在海南投资房地产取得了成功,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相应中央号召,为开发海南做出贡献的一份子,号召全体校友,要抓住机遇,开拓视野,鼓起勇气,做改革开放的弄潮儿。
接着让一众普通校友尴尬又郁闷的事情出现了,会议主持人号召全体校友向优秀赞助校友学习,踊跃为母校升级捐款,底限100元,多多益善。
接着就有众多在校女生捧着募捐箱穿梭在各排座位之间,向每一位校友募捐,完成一个,就有另一名女生给捐助者的胸前贴一枚爱心纸帖,当即就有一些校友脸色阴沉的离开了座位,说对不起,我是穷光蛋,没钱。有人牵头,一众普通校友纷纷离座,数千人离场,让体育场成了菜市场,无论主持人,还是王书记,都拿着麦克风高声吆喝:捐款自由,不捐也没关系。也是无济于事。
李洁一手将姬羽拉了起来说道:“我们也走吧,这种校庆令人作呕。”
姬羽见机77的同学,大部分也开始离场,就随着大流往外移动,他还想去拉朱慧芳,大姐苦笑摇头:“我要是走了,今年就该下岗了,你们走吧。”
主席台上,于院长脸色铁青,今天可是有市电视台记者和摄像师参加的,校庆若是这样就草草收场,传扬出去,他还要不要脸了。
理工大学校长的位子,五个学院一把手都有资格竞争,校庆搞砸说明能力问题,被人利用前程堪忧。好在庆典开幕式募捐是最后一个项目,跟记者和摄像师做好沟通,不影响上电视,否则问题就大了。
于院长将出这个募捐馊主意的王相乔狠狠瞪了一眼,让他必须将所有的与会校友都留住,必须参加完闭幕式再离开,尤其是中午的庆祝宴会一个人也不能少,因为院长还要有祝酒词,市电视台记者、摄像师还要跟随录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