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羽开始让大妈一口一个“必养”弄得直发愣,这必养是什么意思?后来才明白,感情这是大妈的口头语,跟老家口头禅“日”差不多,不能细究。
大妈口头禅虽然有些让人尴尬,却是个热心人,不大会儿就提着一双解放鞋来了:“你个必养的试试大小合适不?大点儿就凑合着穿一宿,要是小就别穿了,我回家把孩儿他爷的鞋子给你拿来,必养他穿46码,你穿肯定中。”
姬羽忙去水房接了半盆水,把脚上的海水洗净,用毛巾擦干,这才穿上解放鞋,还好,鞋大了一个码,穿着不顶脚。姬羽感激的说:“谢谢你大妈,太谢谢了,要不我真的就要穿趿拉板儿上街了,大妈,你贵姓?是本地人吗?”
“谢什么谢?个必养门卫老崔的鞋,他冬天不穿夏天穿,你不嫌他脏就行,我姓谢,是901厂退休职工,没到退休点儿,让我儿子顶班了,在招待所打个零工,家就在镇上901厂的许舍楼。”大妈的本地方言味真重,不慢慢体味还真不一定能明白啥意思,宿舍楼说成了许舍楼,不过整句话连起来倒也不难懂。
姬羽眼睛一亮:“大妈,我就是来901厂报到的新职工,从燕云省来的,新来的人摸不着门,您给我讲讲901厂的情况呗,让我提前有个数。”
“个必养真的吗?你是大学生吧,燕北这么老远咋分必养这地界儿来了?901厂早先在半岛可老好了,必养到这山沟里就一天不於(如)一天,说起901厂那话多了去了,这时候你还是吃饭去吧,吃完饭没事儿去我那儿唠唠,我在901也算是老职工了,个必养啥事儿都瞒不住我。”
姬羽听了热心大妈的话,在街上小饭馆吃了一顿棒子面窝头炖黄花鱼,香喷喷的很开胃,回招待所把棉鞋洗了炕在暖气上,就下楼找大妈唠嗑去了。
大妈可能一个人在招待所值班憋坏了,有个姬羽当听众,一晚上就没断话匣子,再加上姬羽是个会捧哏的主,不但把901厂的情况摸了个大概,还收获了大妈的无限好感,越说越起劲,几个小时把肚子里的901倒出个七七八八。
怪不得姬羽在镇子里没看到有什么大企业,原来901厂在镇子北面的山坳里呢,当年是为了反修备战才从半岛搬来的,刚搬来时这里只是一个小鱼村,一共只有十几户人家百十号人口,901是个军工大企业,厂长当年是正经的师级干部,下面团级干部几十名,大型车间就有十多个,翻砂铸造、车铣刨磨、电机、木工、电气焊、总装等等,随便一个车间就有上百职工,车间主任最低也是正营级,厂级和车间之间还有一大堆职能部门,什么办公室、总务处、政工处、生产处、供应处、销售处、技术处、设备处、材料处、统计处、计划处、审计处、财务处、档案处、保卫处等等,还有一些行政部门如党委、团委、工会、妇联、武装部、民兵营等等,一个个级别都不低,光这些部门,坐办公室的行政干部和技术干部就有260多号人,行政办公大楼五层楼每层18个房间,只能装下一半的科室,其它还有五座小楼都是管理部门的,全厂在职职工3800多人。
谢大妈原本是本地渔民,901厂迁来后,跟厂里的翻砂工老刘好上了,结婚成家生子,儿子5岁那年,刘师傅得了肺癌去世了,这个病跟翻砂车间的环境有关,卡上了职业病算是因公殉职,厂里就给谢大妈安排了工作,为了安抚她,安排在办公室当个送报纸传文件的传达员,大小也算是个干部,干了10年熬资历升到股级行政24级,跟厂里各部门都有交集,掌握的情况确实不少。
据谢大妈介绍,901厂在计划经济时期,真是个很好的企业,那时候工厂生产的水泵阀门根本不愁卖,直接供给造船厂,上级拨付的资金充足的很,干部职工的福利在灵芝市所有企业中是最好的,竖港这个小渔村能成为比较繁华的乡镇,完全得益于901厂,901厂厂区在北山坳,但生活区规划在竖港村临近,近四千干部职工就有两千多个家庭,近万家属,配套的商店、菜市场、邮政所、储蓄所、电影院、子弟学校、幼儿园建起来后,又吸纳了周边村镇的青壮人口到此落户,一些脑子灵活的商贩也看到了商机,把这里的海产贩出去把外面的生活用品捎进来,形成规模后,产生的税收甚至超过大部分乡镇,独立成镇就成了必然,所以现在镇上的居民大部分都是901厂的家属。
自从901厂从军企改成国企,原本根本不用愁销路的产品开始自找用户,对外开放后,国外质量高价格低的泵阀大批涌入国内,特别是上海、浙江、广东沿海一带民营企业,引入了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开发生产了更适合舰船使用、更耐海水腐蚀、寿命更长的泵阀,901厂,这时候应该称为渤海省特种泵阀厂的经营状况迅速衰落,往日的稳定用户纷纷解除合同,仓库的泵阀大量积压,资金周转不动,加上工厂体制庞大结构臃肿,效率低成本高,研发力量薄弱,产品更新换代缓慢,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边缘,幸而省厅领导没有放弃这个对新中国国防建设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国营大厂,每年都拨付几百万为其输血,加上几个低端水泵阀门在盐场和海水养殖业还占有部分市场,工厂现如今勉强还能发下工资,但也是岌岌可危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