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工艺品制作厂的规划十分板正,建筑布局都是规划有序,就跟用尺子比着建的一样。
步入大门,是一个占地10余亩的半开放式的广场,被一条宽敞通道分成两个区域。
左边是露天晒坝,中间的大道又细分为机动车和行人过渡区。
右边则为成品展示厅和技艺交流,教学区域,是专门针对研学群众及游客而设。
此处占地颇广,正对车道一面均为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户,里面有一个展示区,一个接待室,以及十二大间体验馆,可以轻松容纳下庞大的作业人群。
顺着大道穿过广场,便是独栋多功能综合厂房,里面涵盖原料处理车间,编程,整形,染色,质检修补,包装等相关部门。
此外,原材料和成品仓库单独建在厂房一旁,两者之间有密闭通道连接,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灾害居多,尤其是台风,洪水灾害。
整个仓库不仅设有沈嘉楠结合当代技术设计的先进排水,通风系统,地面还整体抬高了差不多两米。
并且,里面的货架也都是加高加宽的金属货架,如此两相配合,即使遇到特大洪灾和台风天气。
在仓库被洪水倒灌淹没之前,货物和原材料也都不会在第一时间受到破坏,而工人们也可及时抢救,让工厂尽量减少损失。
办公楼在厂房和仓库的后方,再往里去,就是食堂,宿舍,集体浴室,文体活动室,图书室,大会堂,户外篮球场,二号停车场等公共场所。
整个芦苇工艺制造厂的规划,可谓整齐有序,却又有无数景观点缀,里面不仅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工业气息与自然之美相互结合,可谓别有一番韵味。
沈嘉楠一行人一路说说笑笑,走走停停,缓缓穿梭其间,终于在中午时分,将整个厂区逛完。
大伙儿便去食堂吃了一顿十分丰盛的工作餐,接着厂长的安排下,去了大会堂集中休息,顺便听其汇报工作。
对方告诉他们,工坊已于一个月前就开始备货,用的原材料是上年在芦苇荡收割的芦苇杆。
当时为了保存原材料,这边的仓库和晾晒区都是加班加点建的。
就为了保证今年芦湖澜小镇开始接收游客时,他们有物可售,有单可接。
大家的劲儿,都在往一处使,一个个都希望,芦湖小镇开业后能够一举成名。
而他们也能够靠着精致手作,迎接八方游客,为小镇发展增添一份力量。
沈嘉楠四人满意点头,心里都十分欣赏厂长以及本厂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思想觉悟。
就这拼搏劲头,东山要想发展起来,指日可待。
闲聊之间,时间很快流逝,转眼就到了一点来钟,众人便果断结束谈话,一同前往教学展示区,跟着里面的师傅好好体验了一把传统工艺制作。
之后,才带着各自的作品,心情愉悦地回到了芦湖归观澜小镇。
只是,大伙儿才到地方,还没把车开进停车场停稳,就远远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安排一群前来参会的宾客坐观光车。
沈嘉楠透过车窗打量许久,发现其中有几人看着甚是面善,可他又想不起对方姓甚名谁,便偏了偏头,开口问道。
“那些人你们么认识不,咋瞅着那么眼熟呢?”
“我看看……”
坐后座的陈明顺着他的视线看去,只是瞅了两眼,也没觉得自己认识哪个。
至于躺靠在他身边的钟宁,还在和周公下棋,自然不知道自个儿认不认识。
开车的顾钰便将火熄了,抬眸朝外望去,目光不停扫视着站在大门口的那群人。
片刻后,其视线猛地定在一人身上,继而笑着开口,“确实是熟人,是瑞安县和大山镇的代表。”
怕他想不起来,顾钰又解释道,“黄羊寨的项目就是和他们合作的,里面有几个人是那个工地里的管事,那次我们去项目地落脚,你看到过。”
“哦!”
沈嘉楠淡淡点头,正准备说要不要下去打声招呼,就见那些人尽数坐上了工作人员的观光车,快速扬长而去。
而同一时间,一阵急促汽车喇叭声,在他们队伍后面陡然响起。
嘟——嘟————
尖锐的鸣笛,一声高过一声,成功将睡梦中的钟宁吵醒,也将沈嘉楠和陈明吓了一跳。
顾钰则是皱着眉头,从后视镜看了一眼,然而,身后车排长龙,将后方遮得几乎密不透风,让其无法一窥究竟。
他便直接启动车子,朝着商业街那边的停车场离去,直接把位置让了出来。
回到汀芦墅境,已是四点左右,大伙困得不行,身上更是黏腻燥热得难受,便匆匆忙回了汀芦墅境的住所洗澡休息。
待浅睡一觉醒来,大家又满血复活,此刻正值傍晚时分,众人便不约而同地走出房门,在栈道上聚集。
孩子们吵着要去玩儿水上设施,年轻人随意,觉得干啥都行,唯独不想辜负这美好风光,老人们则想是乘坐画舫游湖。
最后,沈丛峰,顾泽成,顾鑫,还有沈嘉楠的舅舅和姨夫等10来个汉子主动站了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