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影业旗下的百老汇院线,给《捉妖记》进行了异常大规模的排片,时间基本都是早场或午夜场,但上座率却达到了100%,甚至有部分影厅上座率达到了108%,合着大早上或者凌晨,影厅不仅爆满,还特么有十几个人原价买票进场站着看是吧?
这还不算什么,最离谱的是,时长120分钟的《捉妖记》,有时候在同一影厅每隔十五分钟就有新的一批观众进场,这影厅是十倍速放映的吗?
买票房这个事儿吧,在业内其实是公开的秘密,算是潜规则的一种。
片方为了名声,偶尔会出钱刷一点票房,就跟未来直播间里那些看似是大哥,其实是托儿的人一样,把氛围搞上去,赚路人的钱...
至于刷票房的钱,那自然是院线的“内部团购价”,大家好商量...
上面主要打击的是“偷票房”的事儿,这种真金白银刷票房的行为,属于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所以上面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逼近票房数据上去了,也算政绩嘛...
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票房信息的透明度高了,但这种刷票房的“生意”反而更加火爆了,原因也很简单,互联网思维嘛...做数据嘛...
只要数据好看,就能在市场上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就能让上市公司的股价节节攀升,刷票房那点钱,跟股市上赚的钱一比,那真的是,就值一根毛!
而《捉妖记》的翻车,只能说,安乐影业的吃相太难看,太贪婪,为了接更多单子,刷票房一点都不带掩饰的,活儿干的太粗糙了,连普通观众都看不下去了,因此提出了质疑,在网上引发了不小的风浪...
其实像这种事儿,就跟“李一峰叫鸡”事件一样,互联网时代嘛,只要装死不回应,冷处理,拖一拖,关注度下来了,这事儿就过去了...
但那会儿大家还没那么熟悉互联网的打法,因此,安乐影业很快回应了,承认当然是不可能承认的,安乐影业直接发了声明,说称被网友“污蔑”的凌晨票房爆满的午夜幽灵场,其实是片方出钱包场,搞的公益放映活动。
另外,对于影片出现同一影厅场次间隔不到半小时的情况,安乐影业的回应是:“因总部公益放映安排要求下达时,跟一些影院沟通信息不畅,导致部分影城排映信息出错...”
对于这种说法,网友们的总结就是:还在嘴硬!
在片方做出回应后,央视不得不下场以正视听...
CCTV6《中国电影报道》针对《捉妖记》的公益放映进行了专题报道,记者前往《捉妖记》公益放映的影院进行实地调查,然后就发现在早中晚随机探访的三个1上座率的“公益性放映”场次中,现场没有任何观众...
安乐影业总裁张晗很尴尬的表示,这些无人观看的公益场次片方已经交钱了,所以不管有没有人来看,都会计算入《捉妖记》的总票房中...
这下子,几乎算是把刷票房的潜规则给给捅破了,潜规则之所以说是潜规则,就是因为见不得光,一旦见光,那就得整治了...
就好比着名的小说网站某点的月票榜,所有人都知道榜上的书有很多都是刷上去的,但只要不说破,那大家都可以披着“月票榜前十”这件皇帝的新衣,你好我好大家好...
在这层遮羞布被捅破,两本书因为“传话中间人词不达意”而导致互相光明正大的开刷后,官方不得不下场净化月票榜...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一净化才知道,卧槽,原来月票榜上每十个人就有九个是刷子!
因此,为了抱住这层看不见的遮羞布,《捉妖记》最后不得不含泪坐实了这个所谓的,没有任何观众,放给空气看的“公益性放映”,还公布出了“公益性放映”四千多万的票房数据,当然,这仅仅是被发现后的那部分数据...
英国《卫报》在当年年底发布年度票房调查报道的时候,特意提了一嘴,全球权威票房统计将不再更新中国电影票房信息,并且把中国内地年度票房冠军《捉妖记》的条目移除,原因是缺乏“统一而精确的数据”...
这特么真是丢人都丢到国外去了...
王潇自然不可能干那种丢人的事儿,也没必要,今年的票房冠军必然是目前已经还在延期上映的《我不是药神》,他不会闲得没事儿,自己在这儿左手打右手...
《我不是药神》虽然排片不多,但上座率很稳定,在进入国产电影保护月后,由于同行们的衬托,甚至还有一波小小的回升...
7月21日早上,《我不是药神》的官方微博发出喜报:票房成功突破30亿!
各大媒体也纷纷换上早就写好的头条报道:
“《我不是药神》破30亿,创造纪录,创造历史!位列内地票房榜之首!”
“《我不是药神》票房破30亿,直击社会痛点,港股嘉禾股价疯涨,市值直逼两千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