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亮回答:“听说皇上派人去朱大人府上传圣旨,让朱大人进京去接受赏赐。”
“朱府的小厮吹嘘,说他家老爷大概要被封个侯爷。”
阿亮不知背后的隐情,当真信了朱府那吹牛的小道消息,表情充满羡慕。
唐风年再次转头与石师爷对视,两人都啼笑皆非,眼神复杂。
石师爷抚摸长胡须,暗忖:朱府上上下下,想得可真美。何德何能,就想封侯爷?皇上以这个手段,把朱大人骗去京城,再抓捕,就是因为忌惮朱大人掌兵,怕兵变。但愿此事顺利,不要节外生枝。
唐风年暗忖:这所谓的喝酒庆祝,大概就是朱府的断头饭。
他询问:“师父,我不打算去,如何拒绝?”
石师爷思量片刻,眼眸精明、深沉,出主意:“派人送份厚礼过去,说你忙于公务,要处理案子,没空赴宴。”
“或者,由为师代替你去赴宴,如何?”
唐风年觉得这主意好,但又有些担心石师爷,于是问:“师父怕不怕?”
石师爷胸有成竹,整理左右手的衣袖,笑道:“有何好怕的?朱府今天上上下下都高兴,肯定有好酒好菜。”
“风年,你不喝酒,但为师爱美酒。为了美酒,拍他几句马屁,有何不可?”
“再一个,他的那些下属、幕僚肯定也上赶着跑去拍马屁。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当面去瞧瞧他们,寻找破绽。”
唐风年听得受益匪浅,敬佩不已,说:“多谢师父不辞辛苦,让阿亮和阿光陪您一起去,一切小心为上。”
石师爷发出笑声,抬起手,拍拍唐风年的肩膀,说:“我去换身好衣衫,摆摆阔,免得被那些贪官污吏看扁了。”
唐风年哭笑不得。
很快,石师爷就换上崭新的绸缎袍子,带上礼物和随从,坐马车出发,前往朱府赴宴。
唐风年长舒一口气,然后继续忙自己的事。
— —
石师爷到达朱府之后,利用三寸不烂之舌,先对着朱大人大拍马屁,拍得朱大人飘飘然,然后又为唐风年解释不亲自赴宴的缘由。
接着又说:“石某仰慕朱大人,特意来讨一杯庆贺酒,不知朱大人是否嫌弃?”
朱大人坐在主位上,昂首挺胸,人逢喜事精神爽,问:“听说唐知府是你的徒弟,是不是真的?”
石师爷笑容满面,回答:“能收风年为徒,是石某三生有幸。”
朱大人看看左右的幕僚,交换眼神,然后拍打大腿,哈哈大笑,说:“你说话,比你徒弟好听多了。”
他又开始张狂,暗指石师爷会拍马屁,唐风年却不懂这个窍门。
他的下属和幕僚们也跟着哈哈大笑,如同一群马屁精。
石师爷没有生气,并且假装没骨气,笑道:“多谢朱大人夸奖。”
朱大人豪爽地吩咐:“石师爷识时务,算自己人,请坐,不用客气。”
石师爷落座之后,暗暗松一口气,环顾一圈之后,主动找旁边的人攀谈。
今日朱府大开宴席,喝酒、赏舞、听曲。
有些宾客是色鬼,看见美人儿跳舞,就冲过去搂搂抱抱,丑态百出,而不自知。
石师爷表面上不气不恼,总是笑眯眯,非常给面子,推杯换盏,心里却充满鄙夷,暗忖:幸好风年没来这种场合,否则他肯定如坐针毡,适应不了这乌烟瘴气。
那几个传旨的太监也是座上宾,虽然他们不是色鬼,但看热闹看得陶醉。
太监小法海作为领头的太监,还算清醒,接受别人敬酒时,假装喝酒,实际上用各种手段把酒洒出去。
他不敢喝醉,担心醉酒之后变傻,怕泄密。
至于另外几个太监,心思没小法海这么深沉,知道的秘密也不多,所以吃吃喝喝,没啥顾忌。
在这宾主尽欢的歌舞升平之中,有一个人却是例外,那就是洪水亮。
他阴险狡诈,居心叵测,眉头微蹙,眼睛微眯,时而打量石师爷,时而观察小法海的一举一动,怀疑这加封爵位的消息是假的。
洪水亮暗忖:上次欧阳大将军在辽东那边军功赫赫,尚且没有获封爵位,这次皇帝老儿为何突然大方,要赏赐表现平平的大同总兵?事出反常必有妖!早就听说朝廷国库空虚,皇帝连亲孙子都只封郡王,而不是王爷,目的就是减少国库开支……
他端着酒杯,去向朱大人敬酒,本来打算把心里的怀疑禀报给朱大人听。但是,转念一想:朱大人正在兴头上,我这个时候泼冷水,恐怕触霉头,反而被他责罚。怎么办呢?
洪水亮的脑海里掀起巨浪,在打算提醒朱大人的同时,又意识到:这是策反大同总兵的最佳时机。
他作为奸细,潜伏多年,等的不就是这一刻吗?
只要让朱大人起疑心,怀疑皇帝这次召他入京是阴谋,进京必死,即可!
洪水亮暗忖:当朱大人起疑心时,我就劝他在大同府发动兵变,杀了知府唐风年,自立为王,与朝廷和皇帝为敌。等到朝廷派兵来攻打大同府时,我再趁机劝朱大人找外援,联合长城外的铁骑,一起对付皇帝老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